十餘息後。
往日裏殺敵無算,連死都不怕的莊永國半拉屁股落座於胡床之上後,身軀仍在微微顫栗。
“莊伯長可用過飯食?”
許奕見此,並未急於相詢戰況,反而閑聊起其他。
片刻後。
待莊永國情緒徹底穩定後。
許奕這才出言問起戰況。
莊永國所言戰況前半部分與溫寶財所言並無甚出入。
而其所言的後半部分則是發生於溫寶財一行人離開周軍大營後。
五月三十日巳時前後。
匈奴左穀蠡王佐敦、右穀蠡王木良哈、左大將烏達提、右大將且莫。
率軍自東南西三個方向同時朝著周軍大營發動攻勢。
意欲逼迫周軍棄營向北渡河而逃。
周軍大營北麵那條近一丈寬的河道雖困不住周軍將士。
但卻能困住周軍絕大多數的糧草以及輜重。
一旦周軍被匈奴四王將逼迫的棄營向北渡河而逃。
屆時。
周軍雖能保住大半可戰兵馬。
但卻絕對保不住大營內的四州民夫以及絕大多數的糧草輜重。
而一旦丟失了絕大多數的糧草輜重。
若無強勢援軍來援。
缺少糧草以及輜重的周軍絕難逃被匈奴四王將逐步蠶食的命運。
也正因此。
在匈奴四王將悍然發動進攻後。
夏侯棟當即命自家子侄夏侯傑率三千心腹兵馬駐守大營北側。
並下令凡踏入河道三百步者,一律殺無赦。
隨後。
夏侯棟、李光利二人調動麾下各部兵馬,輪番據營而守。
這場大戰自五月三十日巳時前後起。
一直持續至五月三十日的酉時方止。
此戰過後。
李光利部七千餘兵馬折損兩千餘。
夏侯棟部兩萬七千兵馬折損五千餘。
據估算。
匈奴四王將此戰至少折損兵馬兩萬餘。
大戰過後的第二日。
即六月一日,未時前後。
匈奴左穀蠡王遣使數人至周軍大營,行商議何談之舉。
直至酉時前後匈奴左穀蠡王所遣使者方才離開周軍大營。
至於這數個時辰裏究竟發生了什麼。
除李光利、夏侯棟、穀占營以及那幾名匈奴使者外。
再無他人知曉。
即使李淩身為正德帝欽點的征北將軍,也不過是聽到些許風言風語罷了。
自六月一日匈奴左穀蠡王遣使至周軍大營後。
接連兩日的時間裏。
周匈兩軍除小規模斥候衝突外。
並無戰事發生。
六月三日卯時許。
李淩借巡營之機,將莊永國等五名燕軍暗子送出周軍大營。
命其務必盡快將此地消息告知於燕軍領軍校尉。
莊永國等五名燕軍暗子離了周軍大營後當即馬不停蹄地朝著東南方向狂奔。
然而就在莊永國等五名燕軍暗子行至周軍大營十裏外時。
忽然與匈奴左穀蠡王麾下的狼衛斥候相遇。
戰場之上敵我兩軍斥候一旦相遇。
自是既分高下,又分生死。
左穀蠡王麾下的狼衛斥候雖足足有著三四十人之多。
莊永國等人身為老陷陣營精銳中的精銳,雖自不會因敵多我寡而畏戰。
但身負重任的情況下,莊永國等人亦不會傻到與匈奴狼衛斥候血拚到底。
第一輪交鋒過後。
莊永國等人在付出一死一傷的代價後斬敵九人、傷敵六人。
待與匈奴狼衛斥候徹底錯身而過後。
莊永國等人毫不戀戰地朝著西南方向揚長而去。
此後的二十裏路程中。
莊永國一行人陸續遭遇多股匈奴斥候的伏擊。
出營五人,到最後僅莊永國一人活著離開了匈奴斥候伏擊圈。
而匈奴斥候也因此付出了足足三十五條人命以及十餘人重傷的代價。
徹底安全了的莊永國一路朝著東南方向狂奔。
最終活著尋到燕軍臨時營寨。
燕軍臨時營寨。
中軍大帳內。
待莊永國將這數日以來所發生的諸事一五一十事無巨細地講述一遍後。
端坐於上首太師椅之上的許奕不由得微垂著眼瞼沉默片刻。
片刻後。
許奕將腦海中的諸多雜亂想法統統暫置一旁。
隨即抬起眼瞼看向莊永國。
“李將軍可曾提及過匈奴四王將各自麾下兵馬數量?”
“以及匈奴四王將各自營寨所在之地?”
許奕略作定神,隨即出言相詢。
“回王爺。”
“大戰過後李將軍曾提及過匈奴四王將兵力以及營寨所在之地。”
“李將軍言,匈奴左穀蠡王佐敦與右穀蠡王木良哈在大戰過後合兵一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