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
辛思玄答應一聲,遂快速自大帳一側取出一份嶄新輿圖,隨即快速上呈至書案前。
許奕自辛思玄手中接過輿圖,平展於書案之上。
隨即提起一根細長墨錠,以墨錠作筆,不徐不疾地於嶄新輿圖之上寫寫畫畫。
不多時。
嶄新輿圖之上赫然多出數條遷徙路線。
且每一條撤軍路線皆繞開了匈奴各中大型部落。
最終直指野狐嶺後勤要地五十裏外的一座無名山峰。
半刻鍾後。
待最後一條遷徙路線繪完。
許奕放下手中細長墨錠,隨即自書案後站起身來。
“將此份輿圖予木華。”
“準其率本部落兵馬前去遷徙族人。”
許奕不徐不疾地轉身離了上首書案,隨即徑直地朝著左下首胡床行去。
“王爺。”
“允其攜本部落全部兵馬嗎?”
辛思玄聞言不由得略感詫異,隨即抱拳相詢道。
“允其攜本部落全部兵馬。”
“再予其昆讚部三百騎兵。”
“命其太陽落山之後再出發。”
“除木華部落族人外,昆讚部降兵家眷亦需全部遷徙。”
“另外,太陽落山之前將木華部落戰死之人全部火葬。”
“其部戰死之人骨灰皆入罐,令其一並帶走。”
許奕穩穩落座於左下首胡床之上,隨即出言下令道。
至於木華部落兩百勇士是否會一去不歸這一問題。
自木華納上投名狀後,許奕便再未考慮過這一問題。
歸根結底。
現如今的木華部落除投靠燕軍外,已然再無絲毫其他選擇。
而許奕亦想借此機會,於塞外草原扶持一支隸屬於自己的匈奴部落。
許奕亦知此事若是處理不好。
待木華部落不斷地壯大後,必然會有養虎為患之危。
但奈何現如今天下局勢大變在即。
為求自保也好,為爭霸天下也罷。
現如今的許奕隻能用盡一切手段,不斷地使自身更為的強壯。
至於養虎為患一事。
早在許奕繪製木華部落族人遷徙路線圖之際。
其腦海中便已然浮現出數條應對之策。
而數條計策大致可歸為四類。
其一,耗時最長之策為周匈通婚、興建學堂、自幼啟蒙。
即:燕地無妻男子可迎娶匈奴女子,其所剩子女達到啟蒙年齡後,必須入學堂接受啟蒙教育。
從而逐步稀釋匈奴血脈,令其潛移默化之下不斷地中原化、大周化。
其二,耗時中等之策為興建城池、畫地為牢、半牧半耕。
即:自燕地塞外野狐嶺一帶擇數處可牧可耕之地,再起數座城池。
將木華部落等歸順燕王府的一眾匈奴部落限製在野狐嶺一代。
令其半牧半耕,逐步瓦解匈奴部落遊牧習俗。
倘若木華部落等歸順燕王府的匈奴部落能夠做到自給自足、生活無憂。
那麼其自然而然地便不會生出反叛之心。
再此基礎上,許奕亦會再行通婚、興建學堂、自幼啟蒙等多種錯失。
其三,見效最快之策則為均衡之策。
即:扶持木華部落的同時,再度扶持兩個部落,隨後想方設法令三個部落之間形成世仇。
從而令三個部落之間形成三足鼎立之勢,進而達到均衡目的。
其四,最簡單粗暴之策。
即:養虎為患苗頭一現,燕軍當即以雷霆之勢全殲木華部落。
從而將其徹底斬草除根。
若行此舉,則需燕軍時刻保持足以碾壓木華部落等歸順勢力的戰力。
至於最終究竟是多計並行還是如何。
此時的許奕尚未做出最終抉擇。
......
......
燕軍中軍大帳內。
辛思玄聞言當即毫不猶豫地抱拳領命道:“遵令!”
至於許奕此舉是否是在養虎為患。
辛思玄自始至終皆未想過這一點。
莫說現如今的木華部落僅有兩百餘人。
即使將昆讚部降兵全部予他又能如何?
即使木華部落再壯大數倍乃至數十倍又能如何?
其始終堅信,但凡木華部落膽敢生出一絲一毫的不臣之心。
許奕必能輕而易舉地滅掉木華部落全族。
“請木華君長入帳一敘。”
辛思玄再度行至上首書案後,隨即端坐於太師椅之上沉聲下令道。
百餘息後。
木華再度在兩名中軍親衛的引領下行至中軍大帳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