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邦克山戰役後,波士頓乃至整個北美的局勢一時間僵持了起來。
英軍占領了邦克山上的防禦工事,控製住了整個查爾斯頓半島,反抗軍再想從這裏俯視波士頓是千難萬難了;而反抗軍則是牢牢控製了波士頓城外從冬山到杜切斯特的所有隘口,城外想要支援波士頓的英軍全被堵在了隘口之外,波士頓城內的機動兵力除了一隊輕騎兵外,就什麼都沒有了。英軍也沒有發動再一次進攻的能力了。
當喬治·華盛頓到達波士頓的時候,麵對的就是這樣的情形。
一到波士頓,喬治·華盛頓就就任了大陸軍總司令,而包圍波士頓的反抗軍此刻也被正名了,他們是隸屬於大陸會議的大陸軍,不再是無名無姓的反抗軍。
麵對僵持對峙的局勢,華盛頓在現有條件下也沒有更好的辦法,那就繼續圍城吧!於是,華盛頓把各個州能夠調集的部隊都集中來了波士頓,保持對波士頓的壓力。在這個時候,華盛頓將軍對民兵進行了整合和訓練,力求讓這些民兵成為真正的軍人。
在長達數月的圍城後,眼見冬天要來了,華盛頓將軍感到了極大的壓力。本來就是裝備不足,訓練不足的民兵隊伍,麵對嚴寒能不能堅守的住,而且這麼長時間待在一個地方,這些民兵能不能耐得住寂寞,這些都是問題。況且,就算這些民兵沒有問題,軍需能否跟得上也是個大問題,畢竟是初創的軍隊,什麼物資都需要采購,為了讓軍人們能夠安穩的度過寒冬,需要的軍需物資很可能會壓垮了大陸軍本就不富裕的家底的。
華盛頓將軍三番五次對英軍發動挑逗性的攻擊,隻希望能夠同英軍正麵交火,讓後打敗他們,把他們趕出波士頓。
但是蓋奇總督是鐵了心要做縮頭烏龜了,不管大陸軍怎麼動,他就是不動,也不知道他在等什麼,等大陸軍不戰自潰,還是等大陸軍糧食吃光,誰也不知道蓋奇將軍在等什麼,反正他就是這麼一直等著,也沒有什麼作為。
這讓華盛頓非常頭疼,他為了逼英軍出戰,派遣了一隻遠征軍奇襲魁北克。在突襲魁北克失利後,這支部隊改為對魁北克圍城,也牽製了部分英軍。
但是對於急於跟英軍決戰的華盛頓而言,魁北克的圍城,對他而言就毫無意義了。華盛頓隻能繼續圍城,直到一七七六年三月,在大陸軍占領了多切斯特高地後,英軍才心不甘情不願的退出了波士頓。
光複波士頓的勝利給了大陸軍極大的鼓勵,讓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人們真正相信他們是有能力擊敗強大的英軍的!
大陸會議那邊,諸多事物已經讓約翰·漢考克等人的腦漿快沸騰了。雖然大家都是懷著共同的心願共聚一堂來奮鬥的,但是其中的齟齬和爭權奪利還是少不了的。況且,究竟為什麼要打這一仗,都是從一七七五年開始開會,到了一七七六年才解決。一部分人,如約翰·漢考克,塞繆爾·亞當斯等人,是堅定的獨立主義者,就是要讓北美殖民地獨立成為一個擁有完全主權的國家;另一部分人呢,則是認為,跟英國打一仗,取得和英國同樣主權的,效忠於英國國王的君主立憲製國家就可以了。
就這個問題,大家就爭論了一年時間,最後才確定,這場戰爭的目的,有且僅有一個,那就是建立一個擁有完全主權的獨立國家。
據此,一七七六年七月四日,由托馬斯·傑斐遜起草,經由富蘭克林先生與亞當斯先生修改整理後提交大會,並由大會審議定稿後,交由十三個殖民地代表簽署的《獨立宣言》出爐了。《獨立宣言》正式宣告了美國的獨立,這一天也就成了美國的獨立日。
第一個在《獨立宣言》上簽字的人,就是約翰·漢考克先生,他也成為了美國獨立後的第一位首腦。富蘭克林在簽字後感歎道:“我等而今務須生死與共,否則定遭個別處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