偌大的京城, 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逐漸恢複了原本的模樣, 雖然隻是表麵上。
二十萬虎牟軍占據了京城之後並未退走,而是光明正大的盤踞了下來,一開始的時候,京城百姓們還人心惶惶不可終日,生怕哪一天就被亂軍衝進家門,然而叛軍入城後的第一日沒有,第二日沒有,第三日,也沒有。
百姓們漸漸放下心來,隨著第一批膽大的人們走出家門又安然回轉,城中就如同打破了什麼無形的障壁也似,很快就恢複了一國之都應有的模樣。
民生雖然恢複如初,但百姓們更關心的卻是另一件事——叛軍不是舉旗謀反嗎?如今城也入了,那這反,到底是謀成了還是沒謀成?
就似乎上天知道百姓們心中不定也似,很快,就有謠言漸漸遍布了全城。
其中流傳最廣的是——潯陽郡王記恨當朝太子覬覦自己妻室, 當著皇上的麵, 在城頭上一箭射死了太子殿下,如今皇上悲痛欲絕臥床不起, 郡王把持朝綱, 就隻等著改朝換代了。
這樣的謠言聽得聞者無不驚駭莫名,卻因其有著足夠勁爆的噱頭,因而一發不可收拾,不過是短短數日, 就傳遍了整座京城。
而比起民間暗流洶湧的謠言四處流竄,朝堂上卻陷入了更為荒誕的靜默無聲。
這與其說是百官們心態過硬無動於衷,還不如說是被那一日的當朝審案給嚇得至今都沒緩過勁來。
在他們一力拱衛之下坐上了儲君寶座之人竟然真的滿手血腥!
其中最為駭人聽聞的,並不是六皇子陸輕辰的死。
而是……年僅八歲便撒手人寰的……
……陸子墨!
是的,陸子墨。
也是直到當日,群臣才得知了始終被掩埋得死死的皇室秘辛——
當年貴妃袁慧誕下雙胎,兩個都是健康的嬰孩。
隻不過因著陸氏族規組訓,雙胎甫一降生便去了其一,隻留了先出生的三皇子陸子墨,對外隻說行四的那個由於生產時間過長,產婦脫了力,所以降生之時就是個死胎罷了。
聽到這裏的時候,百官就已經是抽氣不迭,其中不乏有那腦子轉得快的,心念電轉之下已經將後續戲碼腦補得七七八八。
而後續聽聞的真相卻比想象的還要殘酷百倍——
——貴妃袁慧拚著欺君之罪,一力藏起了那個本應呱呱墜地時便無聲無息死去的嬰孩,就藏在冷宮之中,偷偷的交給了一個宮人撫養。
一直養到了八歲。
然後,一朝事發,藏起來的皇嗣以稚童之身,竟然在眾人眼皮子底下謀害了自己的同胞兄弟,隨後,取而代之。
對,他是沒有親自動手,嚴格來說,年僅八歲的陸子墨是死在明德帝派去的宮人太監之手。但身處牢籠的孩子,迷暈了前來探視的兄長之後動手調換了兩人的衣衫後將其留在牢籠之內,昏迷不醒的等待既定的命運。
僅僅是這一事實就足以讓那些位高權重的國之棟梁們心底發寒。
若事情僅僅到此的話,興許還會有人在心底覺得這不過是生死抉擇罷了,小孩子懂什麼呢,即將到來的死亡不論是誰都會奮起一爭的。
可……在此之後,這位一手謀死了兄長的孩童,緊跟著,就對著自己的生母舉起了刀俎。
袁慧是先代帝師之女,自幼就以聰慧過人名滿京城,這個女子能為了自己兒子一手布下幾乎天衣無縫的迷局來保全他的性命,又怎會認不出自己自幼養在膝下愛逾性命的另一個兒子的真偽?
她確實認出了,雙生子相貌再是難辨,也終究是將一個悉心撫養了八年,從繈褓之中的嬰孩,到牙牙學語,蹣跚學步,為人母者,又怎會認不出自己的兒子?
所有盡心竭力的偽裝都在他這位八年都不曾見過的生母麵前,無所遁形。
袁慧沒有聲張,即便她心痛如絞,她也依然盡力維持住了應有的緘默。
不然還能怎麼辦呢?
她一共就隻有兩個兒子,如今隻剩了這一個,做母親的,縱然兒子有再多的錯處,又怎麼忍心眼睜睜看著他去死。
但陸子明卻是個敏銳的孩子,冷宮中的八年生涯,早就塑就了他的性情,雖然尚是幼齡,卻不妨礙他會看人眼色,知道眉眼高低,就如同袁慧一眼認出了這個孩子的真實身份那般,陸子明也沒費什麼力氣就看出了她內心的悲戚和絕望。
袁慧是他生母。
可那又如何呢?
冷宮中的八年,一手撫育他的並不是這個高居貴妃之位的女人。
幾乎連心底的掙紮都沒出現過,陸子明便輕鬆的在袁慧每日都要服用的安神湯中下了藥。
自此,宮中少了個聰慧的貴妃,多了一個徒有貴妃之名的瘋婦。
這樣的始末聽得文武百官無不冷汗津津。
八歲,才八歲啊!就能先弑兄,後毒母,這是怎樣的蛇蠍心腸!
唯有明德帝還在做徒勞的掙紮:“不可能……朕……朕的兒子,明明……”
徹底擊碎了他的幻想的,是那一口陸子明棺槨中的屍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