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百日大幹(1 / 2)

時間邁入四月,天氣逐漸變暖,為了加快產值計劃,完成工程總公司半年度、年度產值目標,從三月中旬開始,漢武本地的工班,都開啟了百日大幹動員會。

天路鐵路地處偏遠,天氣變化多端,加上三月份溫度較低,不適合大幹。

在工程總公司相關領導討論下,決定給天路鐵路二標施工指揮部,推遲一個月大幹的指示。

眼看一個月馬上過去,施工指揮部和工班,都在緊鑼密鼓的準備著。

從現場征拆進地,到物質儲備,再到施工隊的進場,每一步都在提前準備。

樁基施工隊伍,去年的時候便有三家,近期又進了兩家,總共五家樁基施工隊伍。

承台墩身隊伍不多,一共才三家,其中便有李逸風的這家隊伍。

當秦舒淮找到黃可臣,給他介紹施工隊伍時,秦舒淮剛說出李長樂三個字,黃可臣便滿口答應了。

突然插入一隻施工隊伍,黃可臣需要頂著很大的壓力,因為工班的工程量就這麼多,此前已經分配完畢。

半途中插入一隻隊伍,難免要分食其他隊伍的蛋糕,這些隊伍黃可臣到不怕,主要是忌憚隊伍背後的人物,其中的關係,千差萬別,太過複雜。

作為半軍事化管理的鐵路係統,沒有一絲底子,想在這個係統內接工程,基本上不可能。

絕大部分施工隊,都是走的上層關係,甚至很多施工隊伍,完全就是上級領導的親戚。

即便這樣,黃可臣還是從中撕開了一條口子,讓李逸風的隊伍進場,負責秦舒淮分管的二工區承台、墩身施工。

孟雲和孔波在格爾木待了不到一個星期,便走了,留下帶班的林強和張軍二人,一人帶了十五人過來,如果需要,孟雲和孔波,還會往這邊調人。

應李逸風要求,孟雲和孔波此次帶來的工人,都是不到三十的年輕人,除了考慮到高原反應對年長者影響大之外,還考慮到他們未來的發展,接受實物的能力。

秦舒淮要做的,是鍛煉一批能幹的工人,年紀太大,不說接受能力不佳,就連體力也跟不上,不適合培養。

除了留下三十多人外,孟雲和孔波,分別弄來一台挖掘機和一些工地必備的工具,同時給林強和張軍配備了一輛二手車。

至於駐地,隻能在離工地不遠處的地方,安紮帳篷。

開工前,秦舒淮專門將林強和張軍所有人叫到一起,在簡陋的帳篷裏,開了一個小會。

“大家隨便坐,先自我介紹一下,我叫秦舒淮,是工班的技術主管,分管二工區,也就是你們要幹的這一區段。”秦舒淮望著一雙雙淳樸的眼神,咳嗽一聲開始講。

“明天就要開工,我給大家提幾點要求,希望大家勞記於心。”秦舒淮道。

不過很明顯,秦舒淮的話還沒有多少微信,畢竟秦舒淮不給他們發工資,作為一線幹活的農民工,通常都不怎麼聽工班領導的話,林強和張軍的話,他們反而更聽的進去。

“首先第一點,就是安全,哪怕這個工程不幹,大家的人生安全,必須要保證,這件事不能馬虎,大家出來幹活,賺點錢不容易,家裏上有老下有小的,還等著錢吃飯,所以你們不能出事,遇到危險的事情,不要心存僥幸,要時刻警惕,不能放鬆。”秦舒淮環視一圈,繼續道:“尤其是我們的墩身施工,高達數十米,高空作業必須係安全帶,做好防護,這是最基本的,我希望各位大哥順順利利的到了這,幹完活後,安安全全的回家。”

秦舒淮說的是真心話,不管站在這些工人角度,還是站在秦舒淮的角度,安全問題,都不能忽視。

但是,安全問題往往過程中不注意,等出事了後悔莫及,恨不當初。

如兩米以上為高空作業,必須係安全帶,很多人便會覺得,這完全就是大驚小怪,小題大做。

兩米的位置才多高,摔一跤也不會有什麼事,大人從三米跳下來都會沒事。

這種事情,千萬不要存在這種僥幸,國家出台的工程安全規範,就是一係列的血的教訓總結。

基本上每一條安全規範,都是積累了一條條性命,留下眾多鮮血之後,才寫入規範,寫入規章製度。

“第二,就是必須按照規範給我施工,我可以明確的告訴你們,你們在我分管的管段內幹活,會感到壓力,如果你們覺得自己幹不了,幹不下去,我可以給你們孟老板或孔老板打電話,讓他們換人,這一點我可以明確的告訴你們,隻是我一個電話的問題,林工和張工應該知道,我有沒有這個能力。”秦舒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