虧損扣除保證金,超保證金部分,還要項目部全體人員補貼!
這種想法的確很新穎,姚北鬥一時間沒法適應,因為從字麵意思便知道,這種模式風險很大。
其實在去年,姚北鬥便知道這種模式,不過並沒有深究,覺得不太可能在鐵路三十局執行,如今,秦舒淮卻提出了這種模式。
很明顯,秦舒淮的子公司,已經開始執行了這種運營模式。
難道這就是秦舒淮組建子公司的目的,姚北鬥心中想到。
正如姚北鬥想的那樣,秦舒淮這次找姚北鬥的目的,不是為了降點,而是為了這件事。
這種事情,關靠秦舒淮一個人去辦,阻力很大,連分公司都撬動不了,唯有更高一級的領導施壓,分公司才能答應。
而秦舒淮的牌,就是姚北鬥!
一旦這樣執行,相當於秦舒淮這種模式還沒開始執行,就得以擴張,讓一小部分分公司的項目部,也執行子公司的運營模式。
想要分公司領導同意,秦舒淮自己現有實力辦不到,秦舒淮現在,要靠姚北鬥來幫忙,才能真正落實。
一旦這種做法讓分公司一些項目部獲利了,那麼接下來慢慢推廣,就簡單多了。
項目部運營模式的執行,是一個長時間的過程,隻有讓人看見了利益,才能讓更多的人接受。
“子公司成員,都接受這種模式?”姚北鬥道。
“至少現在沒人反對。”秦舒淮道。
“這種辦法在鐵建工程局那邊有不少,但是效果怎麼樣,還要看結果,你覺得能成功?”姚北鬥想了想道。
“我們集團公司要推行很困難,隻能一步步來,況且這種東西,總得有人去做,沒做之前,誰也不知道能不能成功。”秦舒淮毫不忌諱的在姚北鬥麵前說自己的目的。
“需要我做什麼。”姚北鬥沉默片刻,望著秦舒淮道。
有了這句話,也算姚北鬥對秦舒淮的一種認同。
“很簡單,我去找分公司談判,提出這種辦法的時候,他們搞不好要找姚總你落實,希望姚總你點個頭,其實事情我來辦。”秦舒淮道。
畢竟,讓姚北鬥親自出麵,這種事情並不合適。
“好。”姚北鬥點頭,其實他也是在賭。
或者說,他是信任秦舒淮罷了。
接下來一周,秦舒淮不斷的跑動,基本上都在分公司和漢城煤運集團兩邊跑,最終,初步確定了鋪軌和四電由分公司兩個項目部施工。
同時這兩個項目部,必須無條件執行秦舒淮管理的子公司運營模式,這件事也算是真正落實下來了。
一周來,子公司各部門成員連續到齊。
項目經理秦舒淮、書記李清超、總工孫鑫林、安全總監楊啟明、副經理徐子平、魏成祥、任寧。
這些是暫定的領導班子成員,張潔比較特殊,開啟了項目部另外一個部門,稱之為開發部。
其他各部門負責人,其中工程部部長馬寧海,工程部分管技術同時,還負責合同,並沒有想後來一樣,專門搞一個工經部管合同。
財務部負責人潘世鵬,物資部部長董超,安質部部長盛奇,綜合部部長趙勝男以及實驗室主任劉法。
這些成員,組成了子公司中層管理人員,部門負責人副職裏麵,隻有工程部設立了三個副部長。
他們分別是副部長梁誌勇,分管合同等事宜,副部長張夕會,負責現場技術指導,副部長李建明,負責內頁和現場技術指導。
如此一來,部門副職以上的成員,就占據了十七人!
剩下二十人,都是各部門和現場作業隊的成員,這些成員中,工程部技術人員共七人,其中包括一個工程部調度。
有句話說的好,技術的龍頭,從項目部人員配置情況來看,便知道為什麼是龍頭,主要是人多。
現場作業隊長和領工員五人,另外八人中,實驗室兩人,物資部兩人,財務部一人,綜合部一人,安質部兩人。
如此組成了整個子公司的人員構架,如今,副職以上包括工程部全體成員已經全部到齊,連三名作業隊伍都到齊了,剩下兩名領工員和其他各部門成員八人,一共十人未到。
至於司機和廚師之類的,不算正式員工,需要進一步應聘。
秦舒淮把眾人安置在離漢城煤運集團新增二線起點不到十裏的一個賓館裏。
上周,孫鑫林等人已經帶人開始跑現場,做前期調查。
秦舒淮因為沒時間,一直沒參加,隨著人員越來越多,車明顯不夠用,之前的車還是趙勝男租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