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始至終,秦舒淮都沒有翻開趙長安和劉東準備的資料,他隻是接著兩人的回答,給與解說。
既然說誤工,秦舒淮就給二人掐著手指頭算,看項目部到底在什麼地方讓施工隊誤工了。
可以說,秦舒淮說的每一句,都有理有據,一時間趙長安和劉東,居然不知道怎麼反駁。
“你們這裏麵有多少誤工呢?”秦舒淮眯著眼,望著二人道。
趙長安眉頭微瞥,他感覺一切似乎都在秦舒淮的掌控中。
“秦總,這事可不能這樣說。”劉東辯解並沒有立即回答秦舒淮的問題。
“劉老板你說,那要怎麼解釋?”秦舒淮也不急,最終和施工隊的結算也罷,這種半路撤走的施工隊也罷。
在最後結算過程中,無法就是做下來談,看誰能說服對方,讓對方放棄抵抗,這才是對方的目的。
如果覺得對方說的有理,自己又找不到合適的解釋理由,那便沒有要這筆錢的借口,或者說沒有扣這筆錢的理由。
施工隊末次結算後,後期費用的處理,通常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有些時候,後期費用商談,甚至能談過一年,最終雙方都疲憊不堪,才草草達成協議,達成的協議,甚至和最開始的商討,沒多大區別。
因此,既然劉東要解釋,秦舒淮便給他機會,讓他好好解釋。
“開始進場時,老百姓不讓施工,這個時候,項目部可還沒有簽訂地方事宜合同。”劉東據理力爭。
“進場是七月底,那個時候下雨,你真正能幹活的有幾天,還有,如果我沒記錯,老百姓之所以不讓你幹活,是因為你壓了人家的菜,人家索要賠償吧。”秦舒淮道。
“這隻耽誤了幾天,還有耽誤的誤工不是這個時間段。”劉東扯皮道。
這種東西,時間越長,到後麵誰也記不清,便開始互相扯皮,基本上每個項目部都這樣。
“這樣吧,你們這些材料留我這,我讓工程部去複核一下,你們做了預算,我們這邊也要複核,等項目部出來結果再談。”秦舒淮明白,短時間內沒法和二人扯清楚,想了想道。
趙長安和劉東微微點頭,道:“這個沒問題,希望項目部快一些,畢竟核對完之後,還要新簽合同走流程,馬上就要過年了,怕時間來不及。”
一旦工程量雙方複核確認之後,把金額確定好了,接下來要做的項目部從什麼地方走這部分工程量。
設計範圍內的部分肯定沒法走,這個數量是死的,唯獨像基坑開挖、垃圾清運等方麵,才能走這些量。
這也是施工項目部,最容易選擇的辦法。
確認走這些工程量的方式之後,便是簽訂合同,然後走正常的合同簽訂流程,最後才是辦理結算走正常的結算辦理流程。
整道工序全部流程走下來,沒有一個月肯定辦不完。
這也是為什麼,國企單位工程好幹,但拿錢麻煩的原因之一,不是項目經理不想給,有些時候公司流程擺在那,普通結算必須按照流程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