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零章 秦舒淮的目的(1 / 3)

菜很快上齊,眾人酒杯也倒滿,濃鬱的酒香,充斥整個包廂。

“姚總,各位領導,感謝各位今天這麼賞臉,漢沙鐵路年前就進場了,也沒來得及和諸位領導溝通,這是我的錯,以後我肯定要好好檢討,加強和諸位領導的溝通,這第一杯,我帶三個,馬驍書記帶四個,第二杯開始我們自由活動,諸位領導覺得怎樣。”秦舒淮端起高腳杯,裏麵滿滿一杯白酒道。

這高腳杯是二兩五的杯子,已經不小,原本秦舒淮準備用二兩的高腳杯,奈何酒店高腳杯就這麼一種。

在漢武市,或者說整個鐵路三十一局,都流行第一杯七口,號稱七上八下,畢竟作為工程局的人,哪個都想上而非下。

年前時,秦舒淮也有請過在場的部分人吃飯,像今天這麼全的,還是第一回。

“行。”姚北鬥點頭道。

畢竟這漢武市的酒場規定,最好還是別打破,喝完這第一杯,接下來要怎麼喝就怎麼喝。

喝了一口,眾人開始動筷子,同時開始交流,氣氛到也融洽。

“姚總,要是征拆力度保存下去,往後我們的活好幹多了。”石玉良道。

“是啊,今年要是能把漢沙高速鐵路的工程主體完成,留下附屬,集團公司的產值,也會達到一個新的高度。”姚北鬥吃了一口青菜,點頭道。

“其實征拆隻要完成90%,接下來的征拆在半年內交給我們,這活如期交,就不成問題。”馬奇也開口道。

大家都是老幹家,對鐵路施工的進度,有一個大體的了解,幹擾鐵路施工進度的原因有很多,唯獨三電遷改和征拆,占據了首位。

隻要征拆和遷改完成了,哪裏都能幹活,項目部不處理這些事情,工程進度想不快都不可能。

“姚總,前段時間我找建指領導談了談,他們想搞個標準化施工段,還列了一個標準化工地的標準,我按照建指提供的標準大體讓工程部測算了一番,發現花費成本還不小,不過真能做到的話,的確可以讓現場施工顯得不一樣。”秦舒淮拋出一個話題道。

標準化施工,從前兩年開始便開始提了,可現場施工依然髒亂差,指揮部和項目部領導都在乎工期和進度,對標準化這些東西要求並不高。

這也是近幾年鐵路建設事故頻繁發生的原因之一。

“大概需要多少?”姚北鬥問道。

“一公裏要多花十萬!”秦舒淮道。

一公裏多花十萬,這可不是小數目,像三標,總共線路長度近二十五公裏,相當於三標需要額外增加兩百五十萬萬,這些錢不是用在施工上麵,而是花在標準化施工方麵。

零一年的兩百五十萬,可不少了,一般領導看到這個價錢,首先想到的肯定是算了,還是不搞了。

“一公裏多投入十萬?”曾華露出驚訝的表情,道:“這也太多了吧,我們三標二十五公裏,相當於多投入二百五十萬,可不是小數目。”

“是啊,這要是建指不認,不就算增加項目部的成本了,原本盈利這樣一搞,也不一定虧錢。”馬驍也開口道。

反正大家都是自由發言,到沒阻止誰。

“秦經理,建指那邊有說他們承擔幾成嗎?”石玉良沒有立即反對,如此問道。

相比於曾華和馬驍,石玉良的想法定然不同,主要還是層次問題。

作為施工指揮部常務副指揮長,可以行駛指揮長的權利,下屬提出很多問題後,他第一想法不是抵觸,而是思考這辦法的可行性,以及花費和收獲是否成正比。

花錢搞標準化施工,這事沒問題,更何況還是建指提出的,建指定然會做適當的補貼,在活動建指補貼後,下屬施工指揮部再出部分,達到現場標準化效果後,對自己的好處到底有多少?

標準化施工,下屬項目部去實施,錢都是從工程款裏麵撥付,不需要花自己的一分錢。

如果效果真的達到,用項目部的錢,給自己攢業績,何樂不為?

“建指最多分擔五成,另外五成由施工單位自行承擔。”秦舒淮道。

這話是李國勝親自和秦舒淮說的,李國勝之所以搞標準化施工,秦舒淮提議隻是一方麵,更重要的是為了李國勝他自己。

漢沙高速鐵路是國內第一條高速鐵路,這個的確沒錯,但是宣傳總不能一直拿這個噱頭去發稿,李國勝需要讓漢沙高速鐵路幹出屬於他自己的特色,讓人覺得這條鐵路的確不一樣,這才是他的業績!

如果高速鐵路,幹的和普通鐵路一樣,沒什麼區別,媒體又如何宣傳?人家壓根找不到宣傳的方向。

秦舒淮的提議,讓李國勝找到了利益共同點,才會將秦舒淮的提議付出與實施。

“建指是準備拿一個標段做實驗,還是全部要執行標準化施工?”姚北鬥也道。

作為剛接觸一線生產的副局,姚北鬥更需要業績,需要讓集團公司的同行明白,他姚北鬥分管生產,絲毫不弱於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