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了好幾天之後,在牢裏的李老太太終歸是熬不住,招供了自己意圖謀害兩個兒媳的事實,供紙上頭說,她是因為大兒子死了心裏不忿,覺得大兒媳婦是克死大兒子的罪魁禍首,因此對大兒媳婦起了殺心。
而對三兒媳婦也不滿,則是因為三兒媳婦的嫁妝用光了之後就不願意再理家中的債務,她覺得債台高築心裏不安,加上兒子還在外頭花天酒地,開銷巨大,因此無法忍受,動了要給小兒媳婦一些教訓的念頭。
這給些教訓一開始是真的隻是給些教訓,後來因為小兒媳婦的娘家勢大,總是要來看小兒媳婦,她怕虐待小兒媳婦的真相曝光,一直都遮著藏著不給衛家人看人,後來衛家的人逼的急了,實在沒了法子,加上小兒媳婦揚言要他們家付出代價,她便急了,起了殺心,想著用一包砒霜藥死兒媳婦了事。
消息傳揚出來,大街小巷都把這件事當成了新聞。
因為這故事比戲文裏頭唱的還要精彩紛呈,不少說書先生拿來改改就開始在茶樓酒館裏頭當成是新鮮事兒說,一時之間大家都知道了李家的家醜,更知道了衛家要和離的原因。
李老太太成了街知巷聞的惡婆婆,大家都去關注她究竟為何如此喪心病狂了,關注衛玉攸和離的人反而少了許多。
畢竟和離的除了一個衛玉攸,還有前頭的李大太太呢。
李大太太是撐著病體出現在公堂的,她那副可憐樣大家可都是看見了,一時之間衝擊力極大,看她病歪歪的,額頭上包的可怖的傷口,便真的覺得李老太太是那等刻薄厲害的惡婆婆,縣裏頭先同情起李大太太來。
李大太太打完了官司便跟娘家人賣了京城裏頭的一些家私,連夜出了京城回了老家,周圍的人便更加覺得這是怕了李老太太報複,何況李大太太走,不僅帶走了自己親生的兒女,連庶出的子女也一並帶走了。
之前替李大老爺守孝守了三年的,還打算一直守寡,如今還能看顧李大老爺的兒女,李大太太的為人可見一二。
這麼好的主母,李老太太竟還總是刁難刻薄,這人真是壞透了。
隨著李大太太的離開,京城裏頭對她們的議論總算是消停了許多,可是作為當事人的李三卻並沒有更好過。
因為他成了過街老鼠。
平日裏一起賭博喝酒的那些朋友見了他就躲,說是丟不起這個人,覺得他縱容母親苛待寡嫂,還敗光了自己媳婦兒的嫁妝,把媳婦兒逼得幾乎要尋死,又不要自己的親生骨肉,不是個東西。
除此之外,他已經進不得徐家的門了。
雖然從前也進不得,可是徐家可沒少派人給他銀子花,現在卻根本就對他撒手不管,他欠了那麼多銀子,惹上了那堆麻煩,沒人給他擺平,實在是讓他心驚膽戰。
一開始他還去找衛家的麻煩,去衛家外頭跪著,想著衛家要麵子,畢竟是個侯府,總不會看著他一直在外頭跪著,任由輿論發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