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智賢忍不住道:“首長,現在可還是冬天……”
“你懂什麼,冷麵就是冬天吃才過癮。”楚河說,“你要不要吃?不吃就站一邊去。”
樸智賢無可奈何:“我也要一碗。”
二人選了張桌子落座,楚河瀏覽著牆上的菜單。除了冷麵之外,還有熱麵、石鍋拌飯、寒食煎餅、紫菜魚肉包飯、寒食炒年糕……,在另一個櫃台裏,還有十幾個大號的加了玻璃蓋子的瓷缸,裏麵盛放著種類繁多的“寒食拌菜”:拌桔梗、拌幹豆腐、拌海兔、拌什錦、拌魔芋……
其實這鍾儀商社餐飲部賣得菜肴,大多是舊時空的“韓式料理”。這個位麵的李朝雖然也有一些宮廷和兩班中流行的高級宴席料理,但是還未發展出舊時空大家熟悉的風味――就說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朝鮮泡菜,因為辣椒尚未傳入半島的關係,也不是元老們熟悉的那種味道。
楚河知道,這裏的菜點基本都出於鍾博士之手,鍾利時對舊時空的朝鮮風味食品的製作比較在行,也有些口味上的偏好――畢竟他的老家是在吉林。正是在其指導下,元老們又品嚐到了舊時空經常吃到的那種冷麵、打糕、辣炒年糕、辣白菜、拌菜……
不過元老們不能承認這些東西來自舊時空,所以這些本位麵原本不存在的食品被稱為“澳洲寒食”。原始位麵的“韓式料理”在臨高叫做“寒食菜”。類似炸雞漢堡在臨高叫“開封菜”一樣。
不一會,服務員便把兩碗“寒食冷麵”端到了桌子上。麵條都是用大海碗裝得,上麵鋪著一層泡菜。楚河喝了一口湯,涼絲絲的,但是口感鮮香――大約是用牛肉熬製的,入肚後,絲絲涼意,沁人心脾。然後又吃了一塊泡菜,香辣爽脆,酸中帶甜,並有一股水果香味;冷麵入口沒等細嚼便滑入肚子裏。
“這麵做得真不錯!”楚河讚道。再看對麵的樸智賢,也稀裏呼嚕的吃得來勁。不由地一笑。
鍾博士“發明”“寒食冷麵”的過程,楚河是全程親曆的。濟州島被占領以之後他就借著新建天文台的機會到濟州布點。濟州在他看來搞農牧業條件優越。正是以副食品生產和銷售為主的鍾儀商社布點的好地方。
於是借著修建天文台這項工程,鍾博士就在濟州“順便”興建了商社,這座商社從設計到裝潢都由鍾博士親自搞,讓當時在濟州的楚河頗為不能理解:這位八竿子打不著的博士為什麼如此熱衷於此。
商社還沒落成,鍾博士就鑽進了過去濟州監營的廚房,開始研發“寒食菜”了。
楚河作為駐濟州的元老,又是個“閑人”,第一個品嚐到了鍾博士“發明”的“寒食冷麵”了。
不得不說,這鍾記的冷麵,比他在舊時空中吃過的所有冷麵都好吃,完全顛覆了他對朝鮮冷麵的印象。
好奇之下,他提出想看看朝鮮冷麵製作作過程,鍾博士欣然答應,不但帶他到了廚房觀看,還親自為他解說:
“一碗冷麵,看似簡單,其實配料很多,做起來也很考究。正宗的冷麵是現壓的,壓好後馬上放入鍋中煮,煮熟後盛在帶有冰碴的碗中。冷麵外麵冷而內裏溫,柔軟而有韌性,放置一小時也不會砣成團。它的主要成分是蕎麥麵,爽滑勁道,有嚼頭。缺點是口感粗糙,店裏的做法是摻和一些白麵下去,眼下白麵是‘珍貴的食材’,加了大眾就消費不起了。好在濟州最適合種土豆,摻土豆粉下去也是一樣的。”鍾博士指著從臨高運來的壓麵機侃侃而談,“這湯底也考究,一般都是用牛肉湯――其實用狗肉湯更得味――先將大塊牛肉洗淨後下鍋,一次性加足水,旺火煮沸後撇去浮沫,加醬油、精鹽,改用文火燉上三四個小時;再把蔥、胡蘿卜放在紗布袋中,紮緊口,投入牛肉湯中,再燉上一小會。最後把牛肉和紗布袋一起撈出晾涼後。這個牛肉切片,胡蘿卜切條;牛肉湯要沉澱去渣,再用調味料調好口味備用。至於澆頭除了牛肉片或者狗肉片外,朝鮮泡菜必不可少,還有蘋果、梨、西瓜片或其它時令蔬菜等任選一種。頂上用黃白雞蛋絲作點綴,撒上辣椒粉,澆上醬油、醋、香油,最後撒上熟芝麻,這就成一碗地地道道的朝鮮冷麵了。”
楚河想他怪不得要到濟州島來開發這勞什子“寒食菜”了,除了濟州島,其他地方哪來穩定的牛肉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