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集 出發前的準備(2 / 2)

但無論什麼困難也不能阻止這群智慧的人們,摩登船長馬上召集了一批原來“方舟”號上的水手以及熟悉機械維修的工程師們,對這艘船開展了大規模的修複工作。人們用島上樹木製作的的木板和木條,取代了被拆下的甲板和欄杆。船體一些重要部位的金屬則用島上自己冶製加工的元件補上。索尼婭組織人手用島上的橡膠和自製的銅絲製成了上百公裏長的電線,幫助修複了船上的電路係統。摩登還為“方舟”號加上了人們不久前剛剛煉製的簡陋機油,對發動機進行了大量的整修和維護。

經過五個多月連續不斷的修複,人們終於修複了“方舟”號,讓這艘萬噸巨輪艦船再次在海上航行起來。

這次遠途航行,以“方舟”號目前的航速,林達估計在路上可能就需要四、五個月的時間。為了儲備旅途中所需的食物,人們開展了大規模的生產種植計劃。

他們把巨人穀內的耕種麵積擴大了一倍,種上了更多的小麥、水稻和玉米,此外,他們還種上了許多新鮮水果,製成了水果幹等可以長期儲存的食物。為了儲備更多的肉類,他們又從島上捕捉了更多的野生動物用來馴化,還擴大了海上捕撈,把捕到的魚和獵殺的畜牧製成各種醃製食品。藍星島的植物一年能有八九次收成,幾個月後,人們收獲了比以往多了兩三倍的糧食,畜牧欄裏多了一百多隻各種牲畜,地下倉庫裏更是儲存了大量的加工食品,不僅能為一百餘人在海上生活數月之久,更為留在島上生活的人留下了大量的生活資料。

其次,大夥認為,要融入小禹縣的社會環境,首會必須要懂得當地人的語言。人族大陸通行的語言不多,小禹縣所在的東炎洲地區就通行一種語言。它之所以能廣泛使用,就是因為它並不難學。在回來的路上,林達就已經讓人工智能凱莉把這種語言進行了分析,便親自編成了一套簡易的教程。在回到藍星島後,林達多次集中了大家一同學習這種語言。很快,自治團裏就掀起了一股學習人族大陸語言的熱潮。許多人一邊幹活,一邊用人族大陸語進行對話,經過兩個多月的時間,很快就有不少人能用這種語言進行基本的對話。不到六個月的時間,大部分人都基本掌握了這種語言,就連其他沒有決定搬遷的人也學會了。

人們還認識到,要在人族大陸生存下去,必須有足夠的金錢,錢這種東西,不管在哪個地方都是必須的。藍星自治團的人要到新的環境生存,除了發展基本的農業之外,必須要選擇一些從事行業,能迅速地融入當地社會,為藍星族提供穩定的收入。

而且林達在返回藍星島之前,為做好遷移的準備工作,定下了許多商品,已經在小禹縣欠了不少錢。為了能夠一去到小禹縣就有足夠的資金購買需要的東西,展開生產建設,同時償還林達的欠賬,人們需要錢,而且需要很多錢。

經過一番商議,尤其是藍星自治團中裏奧等幾個極富經商頭腦的人提出的意見,大夥決定生產製造一批小禹縣沒有或者缺少的東西,並以此作為藍星自治團未來從事的重要行業。他們打算製作的東西,包括剪刀、鐵釘、玻璃、火柴、肥皂、煙草,常用藥品,高度酒,甚至簡單的槍支彈藥。這些東西絕對是小禹縣的居民沒有見過的,隻有工業文明才能生產出來的東西。大夥非常樂觀的肯定,這些東西一定能在小禹縣,甚至整個桂國大受歡迎!

一想到以後在小禹縣賣現代工業商品賺大錢的美好前景,林達等人睡覺時都是笑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