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水樓一大特色便是口才極好的說書先生講述一個又一個扣人心弦的故事,引得人流連忘返。
所以為了讓樓上的人也能聽到故事,靖水樓特地將一樓最中間的位置空出來,而且說書先生經驗十足,特地將聲音放大。
隻聽案桌和醒目一碰,大堂瞬間安靜下來,說書先生道:“上回咱們說到了柳縣村有一名書生,他自幼好學,偏生家貧,多病的父母,家無資產,幸虧妻子日以繼夜刺繡賣香囊,供養書生讀書。兩人相濡以沫,感情十分要好。
後來書生進京趕考,厚積薄發,一鳴驚人,一舉奪魁。皇上見他驚才風逸,風度翩翩,便起了惜財之意,特地要將愛女許配給他。
偏生書生是個癡情的,當場下跪,拒絕了皇上的請求,說他已娶妻,妻子賢惠能幹,替他贍養老人,他絕不能做負心之事。
皇上又說,公主下嫁為妻,書生原配為妾,妻妾雙全,豈不是天大的好事?
正當所有人以為書生會答應時,書生再跪,說糟糠之妻不下堂,妻子並無過錯,怎能貶妻為妾?有違聖人之道,實屬忘恩負義之舉。
聽了書生這番話,皇上心裏滿意書生不忘本、知仁義,而站在朝堂後麵的公主也是十分感動,愈發覺得書生品行高潔,心生愛慕之情。
故而公主派人勸告書生的原配,曉之以情,動之以理,最後公主和原配同為書生正妻,三人和和美美,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成就了一段佳話……”
“好!”
聽到圓滿的結局,下麵聽故事的人大聲叫好,讚歎書生有情有義,公主寬容大度,原配苦盡甘來。
這還是嫻玉第一次在酒樓聽人說書,覺得十分新奇。
雖然故事對於看過無數狗血劇情的嫻玉來說可能俗套了一些,聽了開頭便能大概猜到結局。
但是說書先生說的抑揚頓挫,極會調動人的情緒,每到高潮處,停下片刻,再聲調上揚,挺吸引人的,讓人不自覺地沉浸其中,思考書生會怎麼拒絕皇上,故事又會是怎樣的結尾。
康熙見她聽的入神,等到說書先生說完了之後,詢問道:“嫻玉格格喜歡聽說書的?聽完這個故事,有什麼看法?”
見康熙發問了,嫻玉沉聲道,“皇上,小女認為故事中的結局看似美好,其實還未可知。原配家世低微,即便有了正妻的身份,怎麼比得上家世雄厚的公主呢?
更何況,原配供養書生讀書,操勞家事,受盡生活的磋磨,必然不再複往昔美麗容顏,怎能與貌美如花的公主相比?
而書生可謂是極其幸運了,貧窮時有原配為他賺錢供他讀書,為他照顧老人讓他安心進考;富貴時有公主為他撐腰,讓他鯉魚躍龍門,成為皇親國戚。
至於公主,她能嫁得自己中意的郎君,實屬幸福。不過三人一同住著,平時多有摩擦,從小生長的環境又不一樣,矛盾遲早會爆發出來,不知道公主能不能適應這種生活。”
“你這想法倒是新奇,都說故事結局幸福美滿,嫻玉格格蕙質蘭心,認為結局之後的故事並不美好。”
康熙淡淡笑了笑,敲打著桌子,接著問道,“皇權之下,帝王威嚴不可有損,公主出身高貴,若是書生原配最後沒有識趣地退一步,說不定等待她的便是喪命……”
“小女尚且年幼,雖然知曉雷霆雨露俱是君恩,但與其這般蠅營狗苟地活著,委屈自個成為別人的妾,或者是迎來另一位正妻,還不如痛痛快快地表達自己的真實意願。
皇上乃一國之君,心懷天下,怎會逼迫書生原配?公主千金之軀,京城多俊傑,想要什麼樣的如意郎君都有,何必與人共侍一夫呢?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不知書生原配回首往事時,有沒有後悔當初累死累活地供養夫君讀書,若是書生隻是尋常人,說不定能夫妻甜甜蜜蜜到老。”
康熙沒想到郭絡羅氏年紀雖小,看待問題卻極為成熟,爽朗一笑,誇讚幾句。
暗自歎息,郭絡羅氏牙尖嘴利,能言善辯,心性驕傲,是個不甘於做妾之人,若是真的將她許給太子,還不得把毓慶宮鬧個天翻地覆。
坐在一旁的胤禩倒是極為讚賞,嫻玉想法與常人不同,心性沉穩,言語中似乎對書生同娶二人頗有厭惡,沉思片刻,想到了一個奪得佳人芳心的好辦法。
時候不早了,眼看著天漸漸黑了,眾人便離開了靖水樓,嫻玉拜別了康熙和胤禩,便回到了安親王府,回到自己的小天地,無拘無束,自在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