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你沒錯!”陳耀陽麵無表情的搖了搖頭:“錯的是我們太弱!”
“所以……才不得已為之呀!”柏毅深深歎了口氣。
牛友寶當初猜得沒錯,削掉的名額不是別人,正是想走出去的陳耀暉,隻是原因並非常人揣度的成分問題和政治麵貌,而是白雲廠,乃至整個國家的需要。
對此甚至連當事人陳耀暉都不知情,因為當初柏毅選中的人選是陳耀陽。
不為別的,隻因為陳耀陽的能力更強。
如果他能走出去,依托陳家龐大的海外實力,不出幾年,陳耀陽絕對能在海外打下一片天地,到時憑著柏毅和陳耀陽的關係,從西方國家購入敏感配件、原材料甚至是設備,都不是困難的事。
哪成想,柏毅將自己的想法一說出來,就遭到陳耀陽堅決拒絕。
無奈之下,柏毅隻能退而求其次,將注意打在陳耀暉的身上。
之所以如此,無他,隻因為國內設備的來源渠道太少,以白雲廠一分廠為例,清一色德國和奧地利的設備,用是很好用,但儲備的零備件幾乎沒有。
一丁點兒的頭疼腦熱,還能用自身加工的備件應付應付,可一旦傷筋動骨,就隻能幹瞪眼。
就拿上個月的事來說,配合著高精準度步槍,相應的機械瞄準鏡也開始生產,當年從蘇聯弄回來的全套施華洛世奇公司的光學設備仿製德國的狙擊瞄準鏡也算好馬配好鞍。
奈何這批機械設備在蘇聯廢棄五六年,運回國後又是幾番折騰,到了一分廠手裏盡管還能用,但卻是大毛病不斷,小毛病長犯。
盡管如此,靠著那些德國專家留下的底子,一分廠勉強還能修複,維持基本運轉不成問題,然而一個月前用於光學材料燒製的反應爐破裂以及刻印機的機頭報廢,卻讓整條生產線徹底停頓。
因為依靠國內的技術條件根本無法修複這兩部設備,想要讓生產線繼續運轉,隻能從奧地利或者瑞士進口備件更換才行。
可問題是這兩個位於西歐的國家被美國控製的死死的,想要公開的獲得備件幾乎是不可能。
唯有通過關係,偷運才能可能。
可問題是柏毅穿越是就他光杆兒一個人,即便他的金手指再強大,也沒辦法覆蓋全球,所以他就算知道如何修複,可麵對啥啥沒有的現狀也隻能跟其他人一樣幹瞪眼兒。
柏毅是個怕麻煩的人,但同樣也是個極具便同的人,信奉一個大活人讓尿給憋死,麻煩會更大。
於是乎他就盯上了陳耀陽,因為陳耀陽的背後是海外陳家。
從明末開始,陳家便隨船下南洋,晚清時期更是借著沿海通商的便利,成為洋人的買辦。到了民國,陳耀陽的爺爺更是投身實業,創辦了麵粉廠、煙廠、紡織廠等一大批工業,將陳家東南亞的莊園農業和國內的工業化生產做了一次深度整合,由此將生意做到了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