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章 不惑的覺悟(1 / 3)

發展委的邱領導和省裏的宋省長在同一時間過來拜訪,徐騰特意抽出一個下午的時間,與兩位領導交流。

從省裏、國內到國際經濟的局勢,三人談了幾個小時。

華騰工業體這些年,在半導體、汽車、機械、機床、電氣、化工、能源各個主要工業領域進步明顯,技術和產能的增長都是極其快速的。

在全球麵板市場的銷售額份額接近1/3,超過LG、三星位列行業第一,在LED領域,華騰電子力壓LG,在OLED領域,華騰電子也力壓三星和夏普。

在半導體芯片領域,華騰電子的20nm製程工藝已經非常成熟,14nm製程技術也開始量產,在英特爾、台積電的10nm製程技術還無法大規模量產的階段,終於能夠位列國際芯片供應商的一線陣營。

在汽車領域,華騰汽車通過華騰+奧迪的雙品牌戰略,占據國內轎車市場份額的23%,力壓大眾、豐田和通用,穩固在第一席,如果以整個寶福華汽車聯盟來核算,國內市場的總銷量已經突破40%,國際市場則占據了21.7%。

在機床、汽配、電氣自動化領域,華騰精工、中騰集團、中控集團的總產值也都躋身全球第一。

從產業技術、產能分布、成本管控這幾個領域來說,徐騰對華銀財團沒什麼可擔心的,但從全球銷售額和淨利潤的規模來講,這就不樂觀了。

為了應對全球經濟危機和銷量下滑,各家都在降價,最後就看誰先倒閉。

華銀財團及華騰工業聯合體的體量雖大,但是,各個領域都有重量布局,這就意味著哪一個領域都不能虧,隻要有一個產業陷入重大虧損,就會拖累整個華騰工業聯合體。

這就是徐騰不太樂觀的地方。

哪裏樂觀,哪裏不樂觀,徐騰也沒什麼可隱瞞的,都和兩位領導大致談一談,在技術產品、科研實力、現金資本三個領域,華銀財團和華騰工業聯合體,相比韓係已經占據領先地位。

台灣經濟、韓國經濟在過去三年的貿易順差大幅收窄,和華騰工業聯合體的關係是很大的。

三者確實大致在一個層麵,但從技術、人才、體量、資本、進步速度……這些方麵來說,華騰工業聯合體已經占據絕對優勢,現在就看這兩個主要對手什麼時候被拖垮。

一直聊到下午4點多鍾,徐騰感覺差不多了,他還有些事要處理,晚上也不能抽出時間宴請兩位領導,這一貫不是他的風格。

徐騰這杯茶喝完,就沒有再倒,直接問邱領導,“發展委那邊應該沒什麼事了吧?”

“你準備了不少項目,我這邊肯定是沒什麼可要求的,不過,我這一次過來的時候,工銀和建銀那邊跟我談了一個事。”邱領導本來是一過來就想直接說這個事,但他現在有點怵徐騰,不敢急於說出來。

“你先說是什麼事?”徐騰估計不是好事。

“你們現在不是將華夏、平安、陽光、富邦四個保險公司合並了嘛,這四大保險公司的牌照都很健全,建銀想讓你們轉讓一套,大家做個交易。工銀那邊呢,主要是對陽光保險有興趣,看看能否展開合作。”邱領導估計自己是來找不痛快的,這個事,他本來不想摻和,但這真不是工銀和建銀的想法。

在國內,保險牌照是一個很重要的資源,譬如建銀保險公司,它就沒有人壽、車險,隻有理財險和萬能險,這兩個都是騙局性質的保險。

特別是所謂的理財險,這些年在建銀鬧出不少事。

華夏金融集團這邊要好很多,因為險資齊備,保險業務規模大,根本不可能為了這點利潤自砸招牌。

“牌照那個事很簡單,因為華夏和平安的合並是完全整合,多出來的牌照都注銷了,陽光和富邦那邊倒是還沒有在保監會注銷多出來的一套。我可以將富邦的牌照轉移到一家子公司,建銀保險公司將這個子公司買過去就行了,至於陽光保險的那個事,我就不多說了。”徐騰的意思,滾!

建銀是央企,想要牌照很容易,就看上級監管部門願不願意承擔更大的金融係統風險。

這種打擦邊球,繞過保監會直接買牌照的手法,最終沒有得到保監會的認可,其實也是自找麻煩,自作聰明。

另一方麵,國內的保險業市場已經很穩固的,華夏金融集團此前一直在和PN金融較勁,拚了十年,在國內的保險業規模也還是前四,無法撼動PN、太平洋、人壽的三巨頭席位。

陽光保險在合並富邦之後,已經是國內第四大保險集團公司,與民生銀行是互相持股的聯營模式。

這樣的優質資產,徐騰怎麼可能放棄?

“小徐啊,你不要生氣,我們隻是探討一下,因為現在關於四大行的改革問題,內部討論的比較激烈,華夏金融集團帶了一個好頭,這個模式還是很不錯的。陽光保險的國有股比例不低,如果和工銀以換股的方式合並,對你來說也不虧嘛。”邱領導隻能說自己盡人事,其實他心裏很清楚,有些人將主意打到華銀財團的身上,純屬想多了。

“既然是換股,那我可以考慮合並。”徐騰同意了,豎起右手的食指,直接告訴邱領導,“我隻有一個條件,華銀財團的持股比例要達到50%,沒有就算了。您這位大領導回去之後告訴誰誰誰,交給我經營,你們放心,股民放心,機構放心,交給你們經營,我怕大家覺得我人窮誌氣短,連下金蛋的老母雞都要賣。”

“你這話說的多傷感情啊!”邱領導笑嗬嗬的也不生氣,示意徐騰也不必生意,隻是有別的單位讓他試探一下,但他心裏明白,估計徐騰也明白,現在不僅是國外對華銀財團的規模感到恐懼,國內也有很多人覺得不妥。

邱領導不會告訴徐騰,就在徐騰留在英國休假的那些天,他參加了一個多單位的會議,很多人都支持“工業不能動,金融業要控一控”的表態。

華銀財團太大了。

尤其是金融業。

做生意,到了一個級別一定要注意《新聞聯播》。

G20峰會結束後,《新聞聯播》播出了一條新聞,大致是說中國金融業國際化規模發展順利,中國五大銀行在2015年一季度的海外業務規模達到了總營業額的12%。

這是典型的報喜不報憂。

但是,關鍵不是新聞本身,而是“中國五大銀行”的這個用詞,這是正式承認了華夏銀行和其他四大行並列的地位。

這是實力決定的。

關於“華銀財團”的說法,國內很多人,甚至很多媒體也不清楚源頭是“華騰公司”和“銀河資本”,都以為是華夏銀行的縮寫。

07年以後,華夏銀行一直在控製規模,但不管怎麼控製,最基本的發展速度還是要有的,否則,對股民、投資機構沒法交代。

郭永哲上任之後更是采取了比較激進的策略,無視了華銀財團在2007年和四大行的幾番搏弈,快速推進華夏金融集團的商業銀行業務。

另一方麵是網絡支付、網銀和信用卡的發展。

華夏金融集團在商業銀行的網點數量上,已經超過了中行,位居全國第四,營業額則超過農行、中行,位居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