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錦衣衛(3 / 3)

而且,連大都等蜀外之地,也有布置。

用趙孟禧的話說,第一批人已經派出去了。

這無疑驚到了張玨和文天祥等人,因為他們根本就不知道趙孟禧是怎麼做到的,城中甚至沒有任何察覺。

可趙孟禧卻說,那是一群在黑暗中守望光明的勇士,不會有人知道他們的存在。

好吧,這句是跟趙維學的。

就在趙孟禧的錦衣衛逐漸成形的同時,血頭這個印第安壯漢也終於得到了一名字。

這是在大都之時,趙維親口答應他的。

隻不過,這個名字不是給血頭一個人的,而是給所有戰死的,還有活著的印第安戰士——血頭軍。

是的,趙維覺得,對於一個戰士最大的榮譽,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一支軍隊。

他甚至還為血頭軍親自設計了軍旗。

很簡單的構成,一麵血紅色的方旗上,隻有一道筆直的刀痕。

那是用印第安骨刀劃出來的痕跡。所有印第安戰士都認得。

當然了,血頭軍聽上去並不好聽,連血頭自己都不喜歡。

因為他本來就不喜歡自己的名字。

可是,趙維告訴他,再哪一天大戰再起,你就就會明白,“血頭軍”三字到底有什麼意義了。

到時,被血頭軍割下頭皮的元軍不知道會是什麼心情,而傷口就像軍旗上那道筆直的刀痕。

與血頭軍同時被授予軍旗的,還有自美洲歸來的一千五百禁軍。

這次不是趙維起的名字,而是疊山先生。

先生說,萬裏而歸,隻為再看一眼家鄉,就叫“望鄉營”吧!

最後,就是張玨舊部,還有這些日子慕名而來的巴蜀兒郎了。

趙維想都沒有,起了一個最簡單粗暴的名字——川軍!

“川軍不負國”,亦成了這支忠義之師的口號。

時間過的飛快,轉眼進入盛夏,蜀地讓人惱火的酷熱折磨著每一個身在其中的生命。

可無論是趙維,還是別人,都希望這個夏天過得再慢些...再慢些。

因為,隻要夏天一過,平靜了數月的釣魚城將迎來真正的考驗——元軍圍城。

在巴蜀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那就是:入夏不用兵,出夏不歇兵。

蜀地潮熱的天氣,極易滋生瘟疫。

元人幾十年間吃盡了這個苦頭,所以入夏之後,即使知道會給抗元的軍民以喘息之機,也不輕易在夏日攻城。

可是,入秋之後就沒那麼好心了,必傾巢而出,一直打到來年的春夏之交。

所以,夏天雖然難熬,卻是城民誰也不願意過去的好時節。

而這期間,一共發生了三事大件。

第一件,土豆即將收獲。

這種神秘到連耕農都不知道底細的東西,終於要出土。

大夥兒都心生期待,不知道有沒有趙維說的那麼神奇。

這其中,當然也包括對農事近乎癡迷的王禎。

第二件則是,黛西婭...要生了。

本來沒什麼概念的趙維,也隨著產期將近而緊張起來。畢竟沒當過爹,沒經驗啊!

於是,山上的護國寺,山腰的飛來寺,甚至這貨專門跑了一趟來淶灘,去二佛寺裏磕了好幾個響頭。

而且,趙維顯然已經亂了,語無倫次了,跪在佛前念叨,“我不求男,也不求女,隻願母子平安,一切順利。”

一旁的馬二爺聽的直咧嘴,不求男,不求女,你求個啥?

不過,這年頭生孩子就是逛鬼門關,確實太嚇人。

馬二爺心說,就衝四哥嚇這個熊樣兒,他也得晚幾年在找媳婦,可不受這個活罪。

第三件,則是剛剛成立不久的錦衣衛立了一大功,得到一個相當重要的情報。

趙孟禧的暗衛眼線已經鋪到了重慶府,傳回來的第一個消息就讓張玨坐立難安。

那就是:元軍自入夏以來,一直在成都、瀘州、重慶三地集結兵力。如今已經達到了二十萬之眾,入秋之後似有行動。

而目標竟不是釣魚城,乃是巴蜀另一座宋人的城池——宜賓,淩霄城。

......

今天沒啥狀態,就湊一萬字吧,歇一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