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八章 夜襲倭船(1 / 2)

(謝謝雲歧青穀的打賞~~)

約摸下午時分,李駐數人一路快馬,匆匆回返到了海邊的營寨,帶著滿腔振奮,李駐尋到衛風,施禮道:“將軍,末將與弟兄們打探到彌鄒忽有倭人船隻靠岸,足足有二十來條大海船,兵力約為兩千左右,船上都是送給百濟阿莘王的糧草兵仗,末將今日可是大開眼界啊,從未想到天下間竟會有倭人這樣矮小的人種,他們中的最大個隻能到末將的肩膀....”

一提到倭人,李駐的自豪感被再度激發,滔滔不絕的講訴著所見所聞,令周圍人等均是大為愕然,甚至都在懷疑李駐是否誇大其辭,這怎麼可能?這麼矮的人能做什麼?

衛風也不打斷,待李駐說完,這才微微笑道:“倭人因其矮,故漢光武帝劉秀賜名為倭,不過,你們可不要由於倭人矮而小看他們,越矮的人,越是一肚子壞水,這個種族欺軟怕硬、凶殘好虐、善於隱忍、能夠學習別人的長處為已用,而且野心勃勃,對半島虎視耽耽。

聽說百濟第十六代王辰斯王對倭人已故十五代王來紗別命(應神天皇)不尊,因此倭人第十六代王大鷦鷯命(仁德天皇)派親信紀角宿禰前來,廢黜辰斯王,擁立阿莘王為百濟之主,是以百濟可以看作倭人的屬國,這也是那天本將指責百濟人通倭的緣由所在!

百濟、高句麗與新羅人,尚可以為奴,但日後有機會,一定要把倭人抹除掉,不過,倭女的滋味不錯,有朝一日本將領你們去倭國,諸位都可以討上幾房倭女做媳婦,嗬嗬~~扯遠了,李駐,你再說說,倭人帶了什麼好東西來?”

所有人都不理解衛風為何會對倭人與百濟的淵源如此清楚,也不了解對倭人的惡劣印象從何而來,尤其是那幾個王的名字言之鑿鑿,恐怕朝庭都不清楚吧,卻不方便究根問底。

交換了個不解的眼神之後,李駐答道:“回將軍,看上去滿船的貨物,其實真沒什麼能瞧上眼的,無非是土布、稻穀、長矛、弓箭,還有在中土已淘汰千年之久的銅戈矛,倭人在彌鄒忽卸下了一部分,另一部分仍裝在船上,明日將溯阿利水而上送往國都慰禮城,因此,咱們要想劫倭人的船隻能在今夜了,對了,倭人的弓足有一人高,恐怕威力不可小覦,將軍您別大意啊!”

衛風擺擺手道:“大不代表好,他那弓射不遠,不要被嚇著,現在全軍升火造飯,今夜隨本將去劫船,爭取明日踏上歸途!”

“遵命!”眾人均是情緒振奮,齊齊散去,畢竟半島太荒蕪了,冷不說,還搶不到好東西,終日呆在海邊,那鹹鹹濕濕的感覺也讓人很不舒服,如今有了歸家的希望,每個人都充滿了勁頭。

亥時(晚上九點),衛風親領八百騎出發,留下張寧看守營寨和船隻,另帶了些水手,經一路不間斷換馬疾馳,於子時二刻(零點)左右抵達了彌鄒忽附近的海港。

整片海港,安靜的有如鬼域般看不到一個活人,隻有泊於岸邊的個別船隻仍透出星星點點的燈火,就著月色,衛風舉目望去,兩裏外的所有船隻一字排開,都靠繩索固定在岸邊的大木樁上,離岸還有兩到三丈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