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阿聯之殤(1 / 2)

毫無疑問,華夏籃球在NBA最成功的球員必須是姚明,巔峰時期曾經是聯盟最強的中鋒之一,當年霍華德在他麵前完完全全是被吊打的存在。

知道什麼叫吊打嗎?就是霍華德在遇上姚明的時候,整體數據會比平常縮水一半,當時聯盟有這麼一句話,霍華德吊打全聯盟,姚明吊打霍華德。

其實力完完全全是當年中鋒裏麵最頂級的(雖然被一手繞前防守整得很慘)。。。

隻是很可惜,姚明因為傷病在巔峰時期退役了,若不然的話,霍華德想被稱為聯盟第一中鋒,可能還得等幾年。

不過,姚明好歹是打出了自己的身價,在林森的記憶中,另一個華夏球員的遭遇可遠比他要可惜的多。

那就是當年的太空易建聯。

07年的易建聯絕對是一塊璞玉,如果好好打造一番的話絕對可以成為聯盟一流的大前鋒。這也是為什麼在07選秀大年他還能坐上第六順位,將諾阿、賽迪斯楊、錢德勒等一票鋒線球員壓在身後的原因。

NBA最看重的是潛力,而易建聯的身上擁有著無限的可能,甚至還被國外媒體稱之為太空易。

簡單地理解,便是那句隻有天空才是易建聯的極限(和大空翼沒關係)。

當然,最終的結果卻不盡如人意,易建聯隻在聯盟打了三四年就徹底混不下去了,雖然之後也曾經回去過,但那更像是一個過客,匆忙而又短暫。

這是華夏籃球的一個遺憾,本來是可以成為姚明之後第二個華夏籃球代表的潛力新星就這麼被浪費了。

可這真的是因為易建聯是扶不起的阿鬥嗎?在林森看來,原因也不全在易建聯。

首先對比易建聯和大姚,不說其他的,就單說身體素質,絕對要比後者高出一線,之所以沒打出來,究其原因,還是從一開始就走錯了。

易建聯把NBA想得太簡單了,異國他鄉,語言的不流暢,再加上對手強度呈幾倍增長,他的表現出現了極度的掙紮。這也是姚明比易建聯好的地方,前者雖然在新秀賽季也出現了些許的掙紮,可不久之後便恢複了狀態,適應能力非常突出。

而易建聯本身的性格偏內向再加上二十歲的年紀,出現了掙紮,難免會心裏失衡,打法上便會有些偏激,導致他頻頻受傷。

再加上他選擇了一個有些二愣子的經紀人費根,一心想把他送到大城市去,而忘記了那一年握著高位簽的大多是小城市。最終雄鹿非要選擇易建聯,這傻子還不改口風,一度威脅雄鹿管理層如果敢選擇易建聯,那他就會CBA繼續打球。結果倒好,激將法激出了雄鹿隊的脾氣,放話老子就要選擇易建聯,有種的就回去吧!

最後的結果大家都很清楚,易建聯被並不適合他成長的球隊雄鹿隊給選走了。

總之,易建聯的遺憾不是偶然,而是必然,許許多多的因素摻和在了一起,令得易建聯最終泯於常人。

但,這些因素並不是不可避免的。在前世記憶的幫助下,林森有把握讓易建聯避開這些因素,在最適合他的環境下讓他成長起來。

雖然現在的易建聯即使成長起來,他也不會在超音速隊現在的四號位有任何的競爭力,但他從來都不代表著西雅圖四號位的現在,他代表的是西雅圖四號位的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