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NBA的曆史來看,裁判在季後賽乃至總決賽控製比賽的場次不是一次兩次那麼簡單。剛剛進監獄的多吉納在多年以後也承認了聯盟會在一些重要的比賽場次授意裁判偏袒於哪一方的球員。
這就說所謂的主場哨。
主場哨現象並不新鮮,可問題是有的時候主場哨現象太過明顯時,也就成了黑哨。
比如02年湖人對國王第六場,在至關重要的第四節,湖人隊獲得了40個罰球,比國王隊要多出15個。
再比如06年總決賽上,六場比賽韋德一共獲得97次罰球。
最後還有一次鬧得比較大的就是後來的17年總決賽第四場比賽,騎士隊在第一節便獲得了22次罰球,其中3分鍾內連續吹了8個犯規,非常“湊巧”的是格林、庫裏、湯普森一人兩個,剛好是要被換下去休息的犯規數目。
拋開球員因素,當然這是肯定的,如果有哪個球迷認為有球員可以靠著自己的能力主動讓聯盟傾向於他的話,那絕對得去醫院治療一下。
觸發大招聯盟傾向於哪個球員是需要一些時代背景和條件的,若是深入了解一下當時的時代背景的話,便會發現一些有意思的情況。
02年正值公牛王朝之後第一個兩連冠出現,99~00、00~01兩個賽季湖人均取得了總決賽冠軍,距離三連冠隻差最後一年;
然後06年,當時正處於科比鷹郡事件以及跟奧尼爾鬧不合後形象大跌之時,同時小牛的當家還是國際球員。這本來不算什麼,可若是與04年雅典奧運會美利堅失冠,再加上05年吉諾比利明顯發揮比鄧肯更適合FMVP卻落選來看的話。
不說整個聯盟高層,至少有一些人是不希望NBA的招牌人物是國際球員的。
17年更不用說了,金州宇宙隊將巨星抱團演繹到了極致,這是聯盟最忌諱的。
綜合以上便可以看出來,當聯盟需要一些噱頭來提升聯盟關注度的時候,他們便會有意地控製比賽,讓比賽按照他們所想的進行下去。
眼下自然不用說,科比因為單場81分,形象開始回暖,而勒布朗同樣作為孤單英雄帶隊闖入總決賽。
一個後起之秀,一個強者回歸。
不久前剛剛傳出來的23V24正是聯盟要製造的輿論噱頭。
想到這裏,林森就想給自己一巴掌,特麼的全明星賽上還是他安排的科比solo勒布朗,給聯盟提供了靈感。
現在好了,報應來了,人家真的開始為勒布朗樹立形象了。
還拿他來祭旗了!
當然,坦白來說,現在的勒布朗真能跟科比掰一掰手腕嗎?就林森看來,夢裏大概能,現實嗬嗬嗬,究其原因就一句話,勒布朗還太年輕。
雖然他是03年狀元,已經在聯盟打了五年球了,可事實上他的年齡不過才24歲,心智方麵還不成熟,技術和身體也還沒有完全的開發好。
這從後來他的進步就可以看出來。至於現在,可以說,聯盟就是在拔苗助長。
看看上一世便知道了,07年以後,勒布朗的隊友換遍全聯盟,可最終卻連總決賽都沒有衝進去。
不得不遠走邁阿密抱團。
可那幾年騎士的陣容真的很差嗎?也不見得,至少09年的魔術隊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強,可騎士隊卻依舊打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