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 球員上場(1 / 2)

雖然林森自己知道,這“死亡五小”不是他的成果,而是科爾的發明,但這並不影響林森對它如數家珍。

因為上一世那幫專家對於“死亡五小”的研究已經很深入了。。。戰術這東西就是這樣,登場的時候再怎麼神秘,也架不住場次用多了,各方人士對陣容的分析,總有一個可以分析到點子上來的。

林森便是了解了這些專家的研究,再加上他在07年曾經潛心學習了一段時間NBA各種各樣的戰術,在專業程度上已經不差於那些NBA所謂的專家了。

另外,還有他遠超這個時代的理解能力。

有這些理解撐著,一套“死亡五小”陣容,他還真不覺得有什麼棘手的,反倒是“三角進攻”他也有些弄不懂。

事實上,三角進攻除了溫頓以外,恐怕也沒有誰能真正說清楚這套戰術真正的核心是什麼了吧?!

這也是為什麼菲爾傑克遜之後,這個聯盟再沒有打“三角進攻”戰術球隊的原因。

其實,就林森來看,所謂的“三角進攻”終極演變的版本也無非就是“死亡五小”!

也就是說。。。“死亡五小”是很多戰術的最終形態。

從上一世的金州勇士隊的打法來看,整個“死亡五小”上場期間,隊員之間的配合戰術,包括又不完全包括:三角進攻、擋拆、普林斯頓,亦或者是一大四小,都能在整個的攻守轉換中有所體現。

可能其他的還好理解。

很多人都不知道三角進攻的體現在哪一部分。。。隻需要提一個人的名字,相信很多人都會恍然大悟。。。那就是利文斯頓!

17~18賽季,庫裏傷傷停停,在這段時間裏,代替庫裏進入“死亡五小”的便是利文斯頓,科爾利用他在低位的單打能力做牽製,吸引防守,拉扯防線的同時形成錯位。

這是典型的“一強兩點”,是三角進攻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很多人為什麼說“死亡五小”不是戰術,那是因為這套陣容裏麵包含了太多的戰術在裏麵,不能給它一個明確的名字罷了。

真要是沒有戰術的話,那錯位的形成,攻守轉換間的快速推進,這些時候球員的落點又是如何做到井然有序的呢?

所以說,“死亡五小”不是沒有戰術,而是這套陣容融合了太多的戰術。這也是為什麼科爾實驗了這麼多球員,最終隻形成了一套“死亡五小”的原因。

“死亡五小”對於球員籃球智商的要求比對球員的籃球實力要求更高。

。。。。。。

總決賽的第一戰,還是超音速隊的主場優勢,依舊是在西雅圖的鑰匙球館打響。

這可能也是眾人看好超音速隊可以打敗熱火隊的原因:超音速隊在今年的季後賽上,但凡主場就沒有敗過呢!

又是主場優勢。

按照這規律,那總決賽上超音速隊應該還是能2比0領先的。。。

一旦二比零領先,怎麼著優勢也出來了!

他們還真就不相信聯盟還能讓韋德獲得97次罰球。

。。。。。。

斯波拉斯特拉看著座無虛席,各種助威道具齊上陣的超音速隊觀眾席,也是有些唏噓,他這個賽季可是過的不容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