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楊行密被封吳王後不久,岐王李茂貞挾持唐昭宗李曄一起投降了朱溫,昭宗在朱溫的挾持下為了自保,任命朱溫為諸道兵馬副元帥,並加封他為梁王。可朱溫早就利欲熏心,已經不再滿足於這些,他擔心昭宗會成為對手的籌碼,於是授意手下殺了他,並立其子李柷為帝,從此朱溫學起了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朱溫打敗了河東的李克用後基本統一了北方,將矛頭再次對準了楊行密,楊行密知道此戰不可避免,便讓副使李承嗣處理淮南事務,他親自率軍抵禦朱溫大軍。楊行密命令大將李神福、王茂章作為前鋒,徐溫負責後方軍糧物資運送,經過一番苦戰打敗了朱溫在山東、湖北的軍隊,還斬殺了朱溫的兒子朱友寧,再次阻止了朱溫對淮南的侵犯。通過這次交戰,楊行密完全控製並穩定了淮南,使淮南成為實質上的獨立王國,徐溫由於在後勤運輸方麵表現優秀令楊行密非常滿意,從而獲得了楊行密更大的信任。而朱溫因為兒子被殺,發誓一定要滅掉楊行密。
楊行密打敗朱溫後,又繼續控製了鄂州等地,將勢力範圍擴展到長江中遊地帶,繼續鞏固了自己的勢力範圍。由於唐末天下大亂,戰爭連連,社會遭到很大破壞,為了恢複生產,提高社會經濟活力,也為了給將來爭奪天下提供財力,楊行密開始注重內部事務和淮南的建設。他輕賦稅,重農桑,興教育、發掘和重用有識之士,使淮南經濟社會很快得到極大恢複,相比戰亂不斷的中原和北方地區,淮南社會相對穩定,百姓日子安穩許多。為了穩定邊境,獲取有利的外部環境,楊行密還將女兒嫁給錢鏐的兒子,兩邊化幹戈為玉帛,從此雙方保持了幾十年的和平,極大促進了淮南乃至整個江南地區的發展。
二
但良駒總歸廄,英雄終遲暮,在楊行密經營淮南取得較大成績,正準備大展宏圖時經略天下時,他的身體卻每況愈下了,楊行密不得不考慮身後事。由於朱溫與李克用在北方對峙,再加上他正預謀當皇帝,因此暫時無暇顧及淮南;而邊界方麵楊行密已與錢繆和好,雙方都沒有繼續發動戰爭的意圖,因此外部環境暫時是安全的。楊行密此刻最擔心的還是內部那些有戰功的舊將,尤其是朱延壽最讓他放心不下。
朱延壽是楊行密的妻弟,也是最早與他起事的元老之一。他作戰勇猛,敢打硬仗,屢建戰功,彪悍難製,手下還指揮著淮南精銳部隊“黑雲都”。在楊行密當吳王前的多次重大戰鬥中,朱延壽都戰功卓越,但是這樣一個實力強大、戰功顯赫的人,也是一個不易約束的人。朱延壽仗著戰功多,加上是楊行密的小舅子,因此總把自己放在淮南第二的位子上,楊行密對此早有提防。楊行密當了吳王後,就讓朱延壽長期在外帶兵,不讓他進入朝中議事,對此朱延壽頗為不滿。楊行密怕自己死後無人能製衡他而自立為王,從而引起淮南內亂,那樣楊行密幾十年的心血頃刻間將付諸東流。因此他想在死前除掉朱延壽以絕後患,但又沒有好的辦法,於是他決定找徐溫商議。
楊行密告訴徐溫自己的憂慮後,徐溫一時也沒有想到好的辦法,於是就和幕僚嚴可求商議。嚴可求早年是徐溫的門客,在很多戰鬥中都幫徐溫出謀劃策,是一個出色的軍事參謀,徐溫對他的能力非常欣賞,也非常信任他。嚴可求聽後想了想說道:
“朱延壽在軍中威信很高,而且手下統領著精銳之師,不過朱延壽勇猛有餘而謀略不足,所以不可硬來,隻能智取。”
“怎麼個智取法?”徐溫問。
“大人,據我所知吳王眼睛有疾,可跟吳王商議,利用吳王眼睛患病做文章。”
“怎麼做?”徐溫又問。
“大人,可告訴吳王裝瞎,吳王眼睛長期有疾,這個時候瞎了也在情理之中。利用這個去麻痹朱延壽,使他放鬆警惕,然後將他騙回,再找機會除之。”
“嗯,這個辦法應該可行,如果成功,既能去掉吳王心病,也能兵不血刃。”徐溫高興的說道。
三
徐溫馬上將嚴可求的建議告訴了楊行密,楊行密聽後也覺得可行。為了在死前除掉朱延壽,楊行密竟不顧王爺的尊嚴和形象玩起了裝瞎,也是用心良苦啊!剛開始楊行密假裝能看見一點,慢慢的再假裝視力越來越差,最後就裝作什麼也看不見了,走路不是撞牆上就是撞柱子上,經常撞得頭破血流,嚴重的時候撞得差點暈過去了,時間長了連自己的夫人朱氏也斷定他是真瞎了。楊行密為了讓朱延壽知道自己的處境,故意在夫人麵前歎息,“我大業未成,奈何老天不眷顧我呀,身體重病,眼睛還瞎了,兒子們還小,死後誰人能保淮南安寧啊!要是延壽在我身邊就好了。”朱夫人聽後心中竊喜,一麵安慰他,一麵又將他的狀況告訴了朱延壽。朱延壽得知消息後認為楊行密活不了多久,覺得自己時機很快就到了,因此放鬆了警惕,隻等著楊行密死後自己可以繼承他的權勢。朱延壽一直認為自己無論軍功、軍中威信還是與楊行密關係,在楊行密死後理應是他主政淮南。就這樣,當楊行密身邊的人都知道他眼睛瞎又身患重病時,徐溫和嚴可求覺得時機成熟了,於是告訴楊行密可以行動了,楊行密便以身體重病為由召朱延壽回朝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