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劉氏祖籍也非在京都,幾十年前夏朝初立,飽受戰火摧殘的京都百廢待興,太/祖頒下詔書全國範圍內征召能工巧匠修繕並擴建宮城。
江南各府的匠工們自然躍躍欲試,剛剛成年的劉守業懷揣出人頭地的抱負跟隨同鄉從平江府北上京都。
修建皇城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隨著宮殿署衙相繼落成宏大的工程也自此落下帷幕。
十年時間裏劉守業見證了京都從沉寂凋敝到喧囂繁華的巨變,對此地產生了強烈的歸屬感。
最終決定在京城紮根落戶幹起老本行,憑著精湛的木工手藝作坊的生意越來越好。
由於人手急缺,培養學徒耗時太長而且有些祖傳手藝不便傳與外人,便讓遠在老家的倆弟弟過來一起經營作坊。
正當生意紅火時,劉守業由於長年勞累積勞成疾染病故去。
那時長子劉懷山不過十五歲木藝尚未學成,作坊裏的大小事務便由劉守從和劉守敬負責。
劉懷山雖然覺得二叔對弟弟的確過於嚴厲,但總歸為了一大家子好,這些年他為作坊的事情很是辛勞。
心疼弟弟歸心疼,可該怪責的地方也要指出。
劉懷安見哥哥不單脾性綿軟而且還糊塗,整日讓人當夥計使還念著人家的好。
懶得再同其做無謂辯解,遂閉口不再言語,劉懷山隻當他想明白了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京都和平江府相聚千裏之遙,常年身在異鄉回祖宅次數少之又少,為方便祭祀劉氏先祖當初劉守業在院子辟出塊地方建了個小祠堂。
身上的疼痛微微緩解的劉懷安掙脫開哥哥,跪在堂中蒲團上默默看著爹娘的靈位。
“你在這跟咱爹娘說說話,承認個錯誤。”劉懷山跪伏地上拜三拜,簡略講明方才事情起身叮囑幾句弟弟便離開了。
……
香霧繚繞的祠堂裏隻剩劉懷安一人,安靜的連院中堂妹侄子侄女玩鬧的聲音都聽的請清楚楚。
“爹,娘,兒子不孝又讓您倆不能安心了,可這次兒子沒做錯……”
自己心悅的姑娘難道眼睜睜看著她病死在風雪中嗎,他慶幸那日特意去裏城打聽消息,否則……
“爹,當初您堅持自己的想法千裏迢迢來京都謀出路,如今兒子也想像您一樣憑自己本事謀生。”
假若顏溪之事順利瞞過家裏人,劉懷安是沒打算離家的,可現今鬧得估計前後巷子的百姓都知道了。
不信靠自己養活不了他和顏溪兩人,想到前幾次跟朋友一起做事所獲報酬,心底愈發有底。
不過離家這件事得等安頓好顏溪再來籌劃。
身在劉芙家的顏溪還不知救他的少年郎正值青春叛逆期,滿腔熱忱地暢想自己逃脫家人獲得自由後的愜意小日子。
溫馨令人愉悅的環境讓顏溪恢複的越來越快,兩日後她都可以幫忙做些輕省的家務了。
“再穿上試試,不能改的太窄,你這個年歲正長身子,掉的那些肉鐵定能回來。”
劉芙貼著線頭咬斷棉線,把已拆改兩遍的棗紅色棉襖遞給顏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