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第一百七十五節 發財,發展,創業,就業(1 / 2)

沙正陽並沒有發現最後一排坐著的兩個明顯不屬於企業家這個群體的人員,甚至隨著會場內氣氛的高漲,連工作人員也沒有注意到王雲祥和田朝正二人。

所有人都被沙正陽斬釘截鐵的承諾給震住了,隨之而來就是情緒的高漲。

雖然在這些企業主眼中這個年輕過分的縣長的身份隻能在遙遠的漢川才管用,但是起碼人家是貨真價實的縣長,在那一畝三分地敢做這個承諾,相當不易了。

人情世故這些企業老板們都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那些職能部門不都是指望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要想吃一嘴麼?

這位年輕縣長敢這麼放話,肯定會招來不少的記恨,他們都明白。

前麵說了那麼多,多少也有些打動了這些本身就有這方麵心思的企業主們,現在更火上添油的加了這麼一下,很多人內心已經意動,最不濟也可以去看一看,真的條件合適再來琢磨也不為遲。

沙正陽也覺察到了這一點,趁熱打鐵:“各位新老朋友,我知道要做出一個到外地投資的決定很難,我也理解甚至支持你們在作出這種決定之前一定要謹慎,三思而後行,這也是我給大家的忠告,不過我同樣也說一句,我們真陽縣委縣政府熱情歡迎大家來宛州來真陽做客!”

“你們先來看一看,宛州和真陽人民很熱情好客,沒有誰能把刀槍架在你們脖子上要你們投資,我們真心希望我們能結為朋友,同樣也真心希望朋友能更好,合則留,不合則去,來去自由,……”

沙正陽也很清楚,這些企業主的錢也不是撿來的,人家也是辛辛苦苦打拚積攢起來的,要到你這裏投資建廠,肯定要經曆多輪的考察和了解。

但沒有第一次來,也就不可能有下一步,隻有走出這第一步,才有可能說到其他。

“我在這裏再強調一下,我們宛州市委市政府和真陽縣委縣政府一直秉承這樣一個觀點,你們發財,我們發展,你們創業興業,我們就業,對於我們地方黨委政府來說,發展經濟和帶動本地勞動力就業增收,這是我們最大的期望,一切都要讓位於這個目標,所以我們將會用最大的誠意來保障你們在我們那裏的創業興業發財,因為隻有你們發了財,我們才能發展,你們創了業,我們的老百姓才能有更多就業,這是一個雙贏的結果!”

場下再度響起雷鳴般的掌聲,這顯然是最符合這些企業主們的胃口的,地方政府歡迎他們去發財,隻要他們能給當地帶去就業和稅收,這恰恰是他們也希望見到的。

你們發財我們發展,你們興業我們就業,王雲祥默念了幾遍,覺得這兩句話朗朗上口,很有些啟迪意義,正好可以作為在經濟工作和招商引資中的一句非常經典的總結詞。

接下來沙正陽請上了這一次專門來為他助陣的大佬段庸銘來講話。

段庸銘也沒有客套,回顧了自己在南粵創業的這一段難忘時光,然後講述了他當初為什麼會被沙正陽說動前往宛州創業,並著重談了現在自己手中的事業高升電子,漢海高科以及華眾電子三家企業,並明確提出了歡迎更多的電子元器件和家電產業的零部件生產企業到宛州落戶共謀發展。

“說實話,很多朋友都很難理解我為什麼會去漢川,去宛州,他們都說,就算是我在霸王電子幹得不順心,也可以在中山在東莞在順德,在珠三角這邊任何一座城市創業,這裏有我的朋友、同事和合作多年的供貨商,為什麼非要去漢川?而且大家都知道我並不是漢川人,也算不上衣錦還鄉,但我最終還是選擇了漢川,選擇了宛州。”

段庸銘的話題引起了很多人的興趣,之前他雖然向自己的朋友和一些合作夥伴解釋過理由,但是卻從未公開正麵的向社會回應過。

“我要申明一點,我在霸王電子幹得很順心,之所以選擇離開去宛州重新開始,純粹是我個人誌向,選擇漢川宛州,其中有一個很大因素就是剛才那一位沙縣長說服了我,說服了我去宛州來冒一次險,他和我進行了幾輪對話交鋒,最終他說服了我。”

“……,我很認同沙縣長的一個觀點,搞企業,一樣既要埋頭拉車,也要抬頭看路,埋頭拉車不用多說,自然是踏踏實實做好你自己的產品和市場,那麼抬頭看路是什麼?那就是要選擇好合適的地點合適的時機做出合適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