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如山無法說服她,隻能看她穿了衣裳,吃過飯執意要去研究院;他還不得不親自開車,尾隨在她的車子後麵將人送進研究院後,又開車回家。
嚴國峰跟王大丫、龔招娣各抱著一個孩子,聽見動靜回頭看了一眼。
“怎得這麼快就回來了?”
嚴如山邁步而來,眼風掃過他懷裏的胖小子,“送到研究院就回來了,毓秀這段時間怕是又要忙起來了。”
“你也多看著點兒,身體重要。”嚴國峰略帶憂慮的說道:“多勸勸。”
“知道,勸著的。”嚴如山一歎,坐到嚴國峰身邊,“從毓秀接手研究院半年過去了,現在都沒出成果;毓秀能不著急嗎?她那邊靠的是成果拿分成,再拖下去,研究院資金怕是得捉襟見肘了。”
嚴國峰跟著輕歎,這一點他也很無奈;研究院自給自足是很好,憑借孫媳婦的能耐,一旦能自給自足,那就不可能再出現當下的窘境。然而,隨之而來的問題是,現在他們還沒能出成果。
從這方麵也體現出了當下這些研究員的能力,鍾毓秀把數據都給出去了,又不要他們從頭開始摸索;結果,到現在都沒出個好結果,這就讓人不得不歎息了。
爺孫倆無可奈何,研究院裏的鍾毓秀卻得到了好消息;之前完成率最高的三組,竟在短短幾日做出了完整的修複液,是與她所處修複液相差無幾的藥效。
鍾毓秀眼底泛起笑意,麵上不顯,還淡定冷靜的說道:“辛苦你們了,做的很好,數據和製作流程給我;上報之時會標上你們的署名,雖然不會讓他們占大頭,卻是有功績的人了。”
“謝謝鍾院長。”三組的四人喜笑顏開,剛來不久就做出了功績,分房時他們得到的福利比之另外兩組可大多了。
拿上製作流程和全新數據,鍾毓秀聯係了習年;習年當場表示要趕過來,鍾毓秀遣散了研究員們,一個人在辦公室等著人來。
修複液被搶先,第一組和第二組的研究員並未氣餒,著手研究結核、蕁麻疹特效藥,爭取做出能根治的藥物;第三組完成一項研究後,同樣很快投入到了下一係列研究中,醫藥研究院氣氛良好,各個研究員各司其職,勁頭十足。
與之前的醫藥研究院相比,好的不是一星半點。
臨近午時,習年到達研究院,火急火燎的趕到鍾毓秀所在的辦公室。
“毓秀,我來了,東西呢?讓我看看先。”
鍾毓秀抬頭便笑了,習年風.塵仆仆的樣子,與他一貫溫文儒雅,一派菁英形象相差甚遠,“習年同誌來的真快,東西在這裏,你先過目吧;隻要藥材到位,藥廠可以直接投入生產。”
習年接過一應材料,隻簡單看了前麵、中間和最後的數據,便眉開眼笑。
“有成品嗎?”
“有的。”鍾毓秀又將擺在桌上的密封玻璃瓶子給他,玻璃瓶因裏麵裝了綠色藥水,整個瓶子呈現的也是綠色,“要不要喝下去嚐試嚐試?”
習年接過去看了一眼,笑得連連擺手,“有鍾毓秀同誌把關,不用嚐試也知道肯定行;何況,它的顏色跟你拿出來的相差不遠,你都覺得這次製作出來的修複液完美,那還能有什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