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份香火情在,盧颺覺得這人頭自能賣個好價錢,宋雲霄雖然是文官,但沒人嫌自己功勞少,如今多事之秋,文官若是能落個知兵的名聲,亦是錦上添花了。
定下計策,便也不再耽擱,盧颺、升叔、狗兒三人,一人雙馬便去了延慶州城,留下盧滿倉照顧女眷和那幾匹牲口。
盧滿倉也想去州城,但文不行、武也不行,隻得留下來照看牲口,盧滿倉種田是把好手,養牲口也是不錯,多日下來,這些馬也沒怎麼掉膘。
盧滿倉也沒有什麼特殊的畜牧業才能,隻是一匹馬三十兩銀子著實可人,盧滿倉恨不得一天十二時辰守著這些牲口,用心了,照顧的自然是好。
經過二十餘日的學習,盧颺和狗兒現在也能騎馬了,盡管還不熟練,但小步快跑還是可以的。
有了坐騎,速度便也快了,天不亮便出發,待到中午時分,便也到了延慶州城。
升叔有時會來延慶販賣野味,對這裏還算熟悉,直接領著盧颺、狗兒自北門進,進城右轉便步入馬市街。馬市街,顧名意義,自然是販馬的地方了。
延慶地處京師西北,頻臨草原,馬市非常紅火,一些京城的馬販子常來此地購馬,隻是韃子剛退去不久,此時的馬市有些蕭條,鮮有幾個商販牽著零星的幾匹馬售賣,相馬人則四處遊蕩,有些提不起精神來。
但當盧颺三人六馬出現在馬市後,一會兒工夫,便被圍了起來。
六馬皆是戰馬,在草原上也是精挑細選的好馬,此時一出現,便吸引了眾人的目光,摸摸皮毛、看看牙齒,眾人交流品鑒一番,隨後便開始與升叔掏袖子。
前世盧颺也見過牛羊販子的這種議價方式,不過卻怎麼也不明白,咋單憑幾根手指便能確定價格,而且更不明白為嘛非要偷偷摸摸的,買者報價,價高者得不是更好嘛。
但入鄉隨俗,盧颺不敢太引人側目,恰好升叔擅長此道,便全權交給升叔處理了。
升叔與幾個意向購馬者拉了一遍手,最後一個身穿綾羅的胖子脫穎而出,觀升叔的表情,應是賣的不錯。
“一匹三十五兩。”
待那胖子在此檢查馬匹的時候,升叔小聲對盧颺說道,盧颺聞言,亦是驚訝。
尋常挽馬是二十兩一匹,多是滇馬,蒙古馬則要貴一些,差不多二十五兩左右,但這是戰馬,所以盧颺原本定價是三十兩一匹,但沒想到竟然賣到了三十五兩,著實出乎盧颺的意料。
此時再看那胖子,竟覺親切許多,舔著臉,盧颺便主動迎了上去,準備和那胖子拉拉關係,好把剩下的馬都賣給他。
一番攀談,這胖子原來姓劉名啟年,京城人士,在京城西郊有個馬場,常養著數十匹馬,在京城馬市也算是個人物,難怪財大氣粗。
劉啟年對盧颺的身份也很好奇,得知盧颺還是個少年秀才時,神情更是恭敬,更對盧颺放言,如此好馬,有多少他便收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