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市井(2 / 2)

也就是盧颺這般有功名在身的生員可以仗劍遊蕩,官府不僅不管,還多加褒獎,所謂讀萬卷書行萬裏路便是也。

遇上這樣的生員過境,有的當地官員還會送點盤纏資助,若是生員有些名氣,當地官員還會親自設宴款待,席間唱和一番,留下一段佳話。

曆史上赫赫有名的背包客徐霞客便是這樣的生員,其能遊曆華夏大好河山,成就《徐霞客遊記》一書,當是離不開沿途官員幫助的。

盧颺推測,這個時候,江陰的徐霞客應該已經上路了,隻是不知道以後有沒有機會見上一麵。

三人從城隍廟出發,沿阜城街南行,很快便到了昌平街,此處多為商店鋪販,用現代的城市布局來看,算是商業街一類的地方了。

韃子剛剛過境,此時的昌平街比以往要冷清一些,但各式店鋪還是開了張的,街上的流動商販也有不少,行人走走停停,吆喝打價聲此起彼伏,好一番太平景象。

三人買了些油鹽醬醋針頭線腦等生活用品,還給女人們扯了幾尺布,盧颺買了些筆墨紙硯,升叔給狗兒買了一口腰刀,還打了一壇好酒,些許熟食。

升叔想買張硬弓,但城裏沒賣的,在明朝弓箭盔甲長火銃皆是違禁品,當然也有賣的,但卻不敢在城中明目張膽的售賣,當然買者也不敢在城中買,萬一被人查到,至少也是一頓板子。

升叔記得南城門外有一家鐵匠鋪,偷偷售賣這些違禁兵器,便準備離開的時候到那裏看看。

盧颺對此也很感興趣,此時已近亂世,學習武藝,弄些兵器傍身總是有益無害的,而且聽說那鐵匠鋪也暗中賣火銃,盧颺到想看看這時候的火銃是個什麼情況。

一路閑逛,一路采買,待到了一處書店,盧颺便信步走了進去,這時代沒有WIFI,沒有手機、電視,娛樂生活甚是乏味,盧颺便想買些書籍回去晚上打發時間。

升叔和狗兒不識字,自然對這些東西不感興趣,雙方便在此地分手,轉而去了另一家兵器鋪子。

延慶地處北方邊塞,文風自然不盛,文化人少,書鋪裏的書種類也不多,大多是四書五經等科舉考試類的應用書籍,盧颺家裏也有一套,不過卻是手抄本。

受製於這個時代的印刷技術,此時的書籍很貴,對於盧颺這樣的家庭來說,根本負擔不起,盧颺便隻能手抄了。

此時有了銀子,盧颺便每樣都買了一套,延慶文風不盛,像這樣的大主顧委實不多見,直把那書鋪老板樂的合不攏嘴,忙不迭的給打包包好。

趁老板打包的功夫,盧颺又轉了轉,一眼便瞅到了一本有些熟悉的書籍:《喻世明言》,翻開一看,果然馮夢龍著,他前世雖然沒讀過,但三言二拍的大名還是了解的。

“掌櫃的,把這本書也包起來。”

盧颺話音剛落,一個清脆的女聲便也響了起來。

“掌櫃的,我也要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