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萬全之法(2 / 2)

但盧颺對其這句話的前半句讚成,對後半句卻不以為然。

科舉?考什麼科舉?一旦當了官便上了那摳門皇帝的套了,官身不自由,哪有如今舒服。

前幾日因為幾顆韃子人頭的事便引得錦衣衛上門,已令盧颺後悔不已,若是當了官再牽扯到朝堂紛爭,那就更不好脫身了。

心裏這樣想,嘴上卻不能這麼說,畢竟在這個時代,一個少年秀才若是出言不想考科舉,那熱度可比後世的熱搜還要猛,肯定會被別人歸類到離經叛道的狂生行列。

而且儒家不比道家,人家講究清靜無為,儒家自先師孔子起,便是最講究入仕的,為此孔子不惜周遊列國,到處去推銷自己的學說。

所以若是盧颺公開說自己不想入仕,不僅是個人問題,更是對儒家學說是否認同的問題,你不入仕,學儒家幹什麼,學道家不好嗎?多琢磨幾年,沒準還能升仙。

而且如今現存的這些隱士狂生,乃至至聖大儒,不是久考不中的失意書生,便是飽受官場蹉跎或政治鬥爭失敗的在野黨。

這些人並非真隱士,隻是情勢所逼或者能力不足,無奈給自己找個台階下罷了。

你一個連鄉試都沒參加過的十五歲秀才,上來便說不想當官,這不是打其他人的臉嗎?

盧颺心裏想著,嘴上卻是巧言。

“先生,學業之事,小子自然上心,但小子卻覺得為官之道並不止於道德文章,錢糧人力,農田水利乃至營造工程,甚至兵器甲胄,這些總要懂的一些,若是隻修道德文章,與科舉便是紙上談兵,言之無物,與將來為官,更是遺禍一方。”

盧颺這句話倒是說到宋雲霄心坎裏,他本來就是舉人出身,考了幾次會試都沒有過,趕上機會好,這才出仕為官,向來注重實務,對那些隻會之乎者也的迂腐進士自然看不慣。

而且他非進士出身,即使做官,到一府之父母便也到頭了,估計還是偏遠地區的下等府,想入六部為官那是難如登天,想入閣拜相那更是癡人說夢,畢竟非進士不可為翰林,非翰林不可入內閣。

宋雲霄空有一番報國之誌和滿腔濟世才華,卻也隻能看著頭上那隱形的天花板望洋興歎,若說宋雲霄對朝廷此等僵化的選人用人機製沒有怨言,盧颺便是打死也不信的。

此時一番話言罷,卻正中了宋雲霄的癢處。

“老夫自是知道你的能力,但若貿然將此事托付與你,恐物議菲菲,不僅對老夫,便是對你也是不利,此事還需從長計議。”

宋雲霄此時不擔心盧颺完不成任務,轉而擔心其會受到非議,這對盧颺來說,便又進了一步。

“先生莫要擔心,此事不足為慮,小子自有手段讓別人說不出什麼來。”

宋雲霄聞言更是好奇,轉而看向盧颺,眼裏全是不解。

“什麼好計策,你小子快快說與老夫聽聽。”

“哈哈,先生莫急,此乃萬全之法,名曰公開招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