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明,不止都城和重大建築上流行這種嚴格的質量管理製度,就是一般的城牆等公共建築也是如此。
而且除了質量追溯製度,對於建築質量的驗收還有嚴格的標準,比如這城牆驗收便有一套標準流程。
先是要看外立麵是否光滑平整,不能有凸起凹陷,其次便是看磚石接縫是否嚴密,長矛不能紮入,強弩不能插入,其三則是要用鉤鑿敲擊,磚石不能鬆動,其四則是用重錘轟擊,磚石不易破碎。
當然通過這一切還不算完,還要接受日曬雨淋的自然檢驗,三個月之後,以上的驗收標準還會再來一遍,如果通過,這才算完。
當然,若是以後再因質量出什麼問題,一樣得追究。
此次王、劉兩家的評審,便依照此例進行。
為了這次評審,王家、劉家請的工匠自然不能是草包,技藝當是過硬,所以凸起凹陷沒有,不過其他方麵的檢驗則不全是技藝問題了,更多看的是材料的質量。
因為這兩堵牆還沒有完全幹透,所以此次檢驗便也放寬了一些,但即便如此,也立時看出這其中的差別來了。
那王家的牆因為幹的不如劉家的快,稍微用鉤鑿刮了刮縫,那糯米砂漿便嘩嘩的往下掉,長矛更是輕易的便插了進去,而劉家的那堵牆則要堅硬的多。
因為水泥砂漿的初凝時間不超過一個小時,終凝時間基本在六個小時以內,所以經過上午三小時和下午三小時的太陽暴曬,基本達到終凝的程度了。
當然距離幹透還需要十日左右的時間,但六個小時後,強度也能達到百分之九十左右,非強力已經不能破壞了。
結果顯而易見,這種新式的建築材料,立時將現場的眾人全都震住了。
“這是何物?”
那個為首的老工匠一把抓住劉啟年,迫不及待的追問。
“水泥。”
劉啟年老實作答,周圍立時一陣嗡嗡聲。
“此物是何製成?”
劉啟年笑而不答,那老工匠便也知趣的不再問此。
“成本可有降低?”
“一半。”
周遭頓時炸了鍋。
“一萬兩做得?”
“做得。”
李憲也被驚住了,又看了看趙師爺,便也明白了許多。
李憲沒有跟宋雲霄打擂台的想法,既然人家都已經定好了,做個順水人情便也不錯。
“宣布吧!”
李憲對那為首的老工匠揮了揮手。
第一次決定這麼大的事,那老工匠有些緊張,定了定心神,這才站起來準備宣布。
但就在此時,一個身影閃了出來。
“且慢!”
酒樓包間裏的王元卜坐不住了,直接赤膊上陣了。
李憲倒也不攔著,靜靜的坐在上麵看王元卜想出什麼幺蛾子。
“州丞大人,這水泥物事倒是第一次出現,盡管如今看起來價廉物美,但效果究竟如何,還得時間來檢驗,如今不可倉促定下,萬一出了問題,無人擔待的起。”
王元卜此言一出,周圍還真的有人附和,細想起來,這王元卜說的也有些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