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小窺國子監(2 / 2)

而且國子監在畢業要求上,與現代大學也有一些共同點,也是實行積分製。

進入率性堂後,一年大約有8次考試,每次考試成績優異者可以積一分,成績中等積半分,成績差的不得分,積夠八分者,才準許畢業。

單從學分積累製度上看,要想順利的一年就拿到畢業證,卻比現代大學難得多,能順利畢業的,學業水平可以算是優秀了。

所以,監生從國子監順利畢業後,會得到皇帝召見和考核,考核通過者,便會直接授予官職。

當然官職與進士出身的沒法比,基本都是些縣丞、教諭和典史之類的,跟舉人有些類似,但還要差一些,不過也算是踏入官員的門檻了。

從國子監畢業可以當官,這也是國子監至今依然吸引大批學子向往的關鍵所在。

而且入學國子監後還有一個福利,那便是非秀才也可以參加鄉試,若是中了舉人,一樣可以選官或者再考進士。

因此,有一些屢次過不了院試的童生,也會花錢捐個例監生,好獲得考鄉試的資格。

而且在江南一些文風興盛,院試競爭激烈的地方,便有不少家境殷實的童生這麼幹。

過不了院試,但是在國子監學習幾年後中舉的人,大有人在。

因為還要組織入監後的統一考試才能分配學堂,所以盧颺報道後也沒有正式跟班讀書。

那課業司的學錄給他登記後,也隻是囑咐他這幾日好好複習,準備十五日的考試,便將其打發了。

出了課業司,盧颺既沒處可去,也沒人管他上課,他便在國子監參觀遊蕩,期間又遇上了幾個和他一樣的新監生,幾人便結伴熟悉國子監的環境。

幾人中有一個叫錢敬忠的,京城人,和盧颺年歲相仿,兩人聊了幾句,甚是投機,臨近中午,盧颺便請他出去吃了頓飯。

這錢敬忠雖是京師人士,但衣著甚是樸素,不僅洗的發白,而且還有補丁,最讓盧颺奇怪的是他還是個內班生。

盧颺剛去看過國子監的監舍,條件不怎麼好,盧颺不明白這錢敬忠為什麼會選擇住校。

不過看著錢敬忠的穿戴,許是家境貧寒,人家不願意多說,盧颺初次見麵也不方便多問了。

一頓飯下來,盧颺看出這錢敬忠銀錢上甚是窘迫,不過性格卻是開朗,而且也沒有因為自己窘迫的狀況而妄自菲薄。

甚至在兩人吃完飯後,錢敬忠直言自己家貧,便將剩下的餐食打包了,好帶回去給自己的母親吃。

在前世,盧颺自己應約赴宴,最後還打包帶走的情況也有,不過那都是非常要好的關係了。

如錢敬忠這般,第一次見麵,不光白吃還打包的人,盧颺也是活久見了。

而且最為關鍵的是,這錢敬忠做得還十分自然,一點也不露怯,當不是第一次幹這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