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李二爺從盧颺手裏接過那張圖紙,先是輕鬆一笑。
“東家就是蓋個四合院嘛,二東家說的邪乎,說是小輩們弄不好,還把我們兩個老家夥都弄來。”
盧颺聞言,也是哈哈一笑,然後又將房子內部設計圖遞了過去,然後李二爺便也笑不出來了。
“這是什麼?”
李二爺指著代表地下管道的部分問盧颺。
“下水道,你也可以理解成暗渠,不過主要是從屋裏走屎尿的。”
“屋裏走屎尿?”
一眾人盡皆有些吃驚,然後再看那圖紙,發現在正屋傍邊,確實有一間房標著洗漱,那管道就是從那裏來的。
“在屋裏解手,然後通過管道直接就排到外麵了,當然這管道要粗,還要有一定坡度,最關鍵的是衝水的壓力得大。”
盧颺就著圖紙對眾人解釋。
“衝水?東家意思是用水將屎尿衝走?”
李二爺有些吃驚,李二爺今年五十多了,在泥瓦匠戶中算是出挑的,但如此顛覆的住房設計理念,還是讓他有些吃驚。
這時代人們上大小號,白日時自然去院子裏的茅廁,茅廁也很簡單,中間弄一個大缸,挖一坑埋在地下,然後在缸上墊上木板,大號時,人便踩在木板上。
日積月累,缸滿了,則雇人來掏糞,掏糞這一職業,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時期,而且自從發現了糞能肥地之後,這還是個熱門職業。
在城市中一般都是比較有實力的街麵人物把持,世人稱其為“糞霸”,而且這一職業源遠流長,新中國成立前,還依然存在。
不過如此設計的茅廁不僅臭,而且危險,若是不注意掉進糞坑裏,溺死的也有,春秋時期的晉國國君晉景公便是掉進糞坑裏溺死的。
所以夜間的時候,光照不好,室外的茅廁便有些不便,一般都是用便桶在屋裏解決,如此,城市的早上便會有一起出門倒便桶的風景。
不顧即使這樣,中國古代的衛生狀況也要歐洲那邊好的多,如今的歐洲,連茅廁也不普及,開窗隨街倒屎倒尿的風景隨處可見。
見眾人皆有疑問,盧颺便把下水道的理念講了一遍,不過眾人還是聽得有些不明白。
不過盧颺也不指望他們一下子就明白,畢竟沒見過實物,單憑想象也是難以理解城市下水道係統的。
“那這水從何而來?”
這次換趙五哥發問了。
“水塔。”
盧颺指了指一個二層樓高的塔狀建築。
如果能發明蒸汽機,盧颺直接便能打個井抽水了,但如今隻能依靠人力,先把水挑到二層樓高的水塔上去。
雖然看似有些麻煩,但這時代的人力不值錢,單純隻是衝廁所,應該也用不了多少水。
而且盧颺如今也隻是搞實驗,主要測試一下管道壓力什麼的到底行不行。
聽盧颺解釋了半天,李二爺和趙五哥也明白了一些,其他不明白的,隻能在實際操作中學習了。
不過駱養性聽了倒有些感興趣,畢竟作為一個堂堂的錦衣衛指揮使公子,能用上幹淨的茅廁還是挺高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