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打悶棍(1 / 2)

孫傳庭是山西代州人,屬於內堂學生,與盧颺根本就沒有交集,所以兩人既沒有互相聽過名號,更沒有見過麵,或許見過麵,但也不認識。

孫傳庭祖籍河南,不過在祖上在洪武年間跟著老朱北伐蒙元,後來便留在了山西代州。

嚴格意義上來說,孫傳庭是個軍戶,不過他老爹和祖父都中過舉人,他早已經過渡到地主階級了。

但是因為在代州,地處邊塞,隔幾年便會有蒙古韃子入寇,為此孫家依舊保持著尚武的優良作風,這便是孫傳庭雖然進士出身,但是打仗卻非常厲害的原因。

而且孫傳庭生的高大威武,長的也不錯,端的起文武雙全、玉樹臨風的美譽,更為關鍵的是,孫傳庭為人正氣,自然看不慣盧颺這等做派。

當然給博士們送禮物也不是盧颺首創,早就有之,而孫傳庭也不是單單舉報盧颺,他一氣舉報了十幾個搞小動作的監生,盧颺隻是其中之一。

而且孫傳庭不光舉報,而且實名,這讓劉宗周很難辦。

其實,劉宗周原本就知道國子監的這些給老師們送禮的事,不過國子監清貧,隻要老師們能在上課期間一視同仁,他也不便多管。

至於課下師生間的交往,他也不好多做幹預,畢竟想跟老師套關係的,都是想多學點東西的監生,他也樂見此事。

所以說,大儒不光學問做得好,為人處世也都是人精。

但這次孫傳庭實名舉報,而且大有不製止便不會善罷甘休之勢,弄得劉宗周也很頭疼。

從本心來說,劉宗周也沒覺得這些送禮的監生做得不對,村裏的私塾還都給束脩呢,隻要不送過分的禮物也能說的過去。

而且孔聖人當年,每個學生家境不同,比如端木子貢,他經常在經濟上接濟恩師。

但孫傳庭說的也有道理,畢竟這不是孔聖人當年的民間辦學,國子監是朝廷培養人才的地方,這裏麵的老師都是拿朝廷俸祿的,按理應該對監生一視同仁,更不應該再收監生禮物。

而監生也是各地舉貢來的,老師更不應該在教學方麵有差距。

這事看起來不大,但如何處理卻挺傷腦筋,好在孫傳庭還沒有將此事跟其他監生串聯,若不然,就如今朝廷這種政治生態,少不了又是一場軒然大波。

國子監看似清水衙門,但管的都是些血氣方剛的監生,他們有文化、有空閑,又有功名在身,最易衝動和被人利用,所以自明朝國子監開班以來,常有學生卷入朝堂之中。

思來想去,劉宗周覺得還是要快刀斬亂麻,趁著沒鬧大抓緊處理了了事。

對送禮的監生,劉宗周覺得不難辦,叫過來批評一頓,製止他們以後再送就好了,也不是什麼值錢的東西,關鍵是沒有處罰的依據。

至於那些博士那邊,劉宗周才覺得麻煩,這些人說也說不得,打更打不得,隻能勸勸了事。

此事最關鍵的是壓下孫傳庭。

但就在劉宗周著手處理此事時,卻又發生了一件讓他異常撓頭的事情:孫傳庭讓人給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