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入甕(1 / 3)

朱翊鈞聽了盧颺的話,心中大喜,立時問道:“北方天寒,如何種得兩季,盧生可有妙法?”

“回陛下,學生家中也是務農,種的有麥和粟,麥是深秋播種,來年夏季收割,粟則是春季播種,秋季收割,所以無論是種麥還是種粟一畝地一年也隻能收一季,有時候家裏在麥子收割後,也會中些時令菜蔬,不過可不能誤了深秋播種小麥,而且菜蔬隻能是輔食,不能做主食。”

朱翊鈞聞言,點了點頭,北方的耕作方式他還是了解一些的。

“所以就北方絕大部分種植小麥的旱田來說,初夏到深秋大約有五個月的時間,田地可是閑著的,而且這段時間太陽好,也暖和,很適合作物生長,但是卻沒有合適的作物,農民隻能種些菜蔬。”

聽到這裏,朱翊鈞問道:“盧生的意思是在這五個月的時間也種植糧食作物。”

盧颺聞言點了點頭。

“回陛下,正是如此,若是這五個月也能種植糧食,那北方一年收兩季節,便也沒有什麼問題了。”

“可是種什麼呢,粟和黍都不行,都是春季播種的,時間上來不及。”

朱翊鈞聽了盧颺的話,立時陷入沉思,想著種什麼好,不過再看盧颺神情自若的樣子,知道他應該有答案。

“盧生知道能種什麼吧?”

劉宗周此時目光也看向了盧颺,不能種黍,不能種粟,想種水稻還缺水,大明的農作物就這些,那還能種啥。

見李所有人都看向自己,盧颺接著便把自己來到明朝以後最想幹的一件事便當場說了。

“回陛下,學生到了京師之後,與佛郎機人也有些來往,學生從他們那裏聽說,在遙遠的大海東邊,有一個大島,上麵有幾種農作物,是咱大明所沒有的,其一為玉米,其二為番薯,其三為土豆。”

朱翊鈞聞言有些驚訝,想不到盧颺竟然也知道海外大島的事,但再仔細一想,京師的佛郎機人有很多,他接觸幾個倒也正常。

見盧颺說到了海外的大島,朱翊鈞隨後命李恩把利瑪竇之前給大明進貢的一份萬國坤輿圖拿到了大殿之上。

“盧生所有的大島可是這個地方?”

朱翊鈞指著萬國坤輿圖上後世美洲的地方,然後問盧颺。

盧颺前世在曆史書上見過這份利瑪竇進貢給萬曆皇帝的世界地圖,當然,上麵錯誤百出,而且既沒有南極洲也沒有大洋洲,所有大洲也隻是個輪廓,盧颺覺得自己隨手畫的都比這個要好很多。

不過對於萬曆皇帝隨後就能拿出這份萬國坤輿圖來,盧颺還是很高興的,說明大明朝的皇帝現在已經對世界有了個大體的概念。

“正是這裏,學生聽那佛郎機人說,這地方的農作物非常高產,玉米產量要比咱大明的小麥高,而且那土豆和番薯的產量更高,那佛郎機人說同樣一畝地,種土豆和番薯要比小麥產量高得多,而且最為關鍵的是,這三種作物都是耐幹旱的,山上都能種,而且那種番薯,越是沙土地,它長的還越好。”

為了勾起萬曆皇帝的興趣,好讓他組織人去搜羅種子,盧颺盡量的將土豆玉米和番薯的產量說的邪乎一些。

果不其然,朱翊鈞驚訝的說不出來話,劉宗周先按耐不住,顧不得君前失儀,直接起身抓著盧颺問道。

“少卿此言可當真?”

古代社會既是封建社會也是農業社會,對於高產的農作物可是發自內心的喜歡。

“當然是真的,那天主教的龍華民便在京師,陛下可傳召他來問一問。”

盧颺見朱翊鈞也愣愣的看著自己,半天說不出話來,盧颺便直接拉來了證人。

“快傳,快去傳龍華民。”

李恩見萬曆皇帝神情激動,便忙不迭的出了大殿,命人去傳龍華民了。

等待的功夫,盧颺又給萬曆皇帝和劉宗周講了這三種作物的習性,比如:玉米可以在小麥收割以後種植,土豆和番薯可以種在荒地或者山上都可以,當然若是百姓願意,普通農田裏種植番薯和土豆,要比小麥高產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