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鈞少年時候,張居正和張太後對他管的非常嚴,又有不少名師指點,所以朱翊鈞的大字寫的還是非常不錯的。
拿了萬曆皇帝的墨寶,國子監印書社便悄無聲息的開業了。
為了避免朝廷言官的彈劾,劉宗周也不想聲張,隻放了幾掛鞭炮而已。
按照盧颺的建議,國子監印書社采用了董事會和職業經理人的結構,但是名字卻被盧颺改成了更貼合這個時代的稱呼,東家和掌櫃的。
東家自然是國子監了,掌櫃的則是國子監印書社花高薪聘請的印刷社的老人。
為了吸引印刷行業的人才前來國子監印書社工作,盧颺創新性的提出了養老金的概念,每年國子監印書社會為在社裏工作的員工繳納一筆存銀,存銀當做印書社的股份,等到五十歲退休的時候,每年都都會按照當時的薪資水平發放養老金。
當然若是中途離職的,自然可以取走所有的養老金,若是提前因意外死亡的,家屬可以一次性領取這筆養老金,當然若是按時退休的,則可以月月領取養老金。
盧颺提出的這個吸引印刷人才的建議,甚至得到了國子監教職工的一致好評,是人便又不安全感,如今有一個能保證後路的薪酬措施,讓他們都很心動。
有不少國子監的吏員想去國子監印書社去供職,不過劉宗周聽從盧颺的建議,為了能讓印書社保持獨立性,還是拒絕了原來國子監吏員的申請。
對於盧颺的各種新奇想法,劉宗周都抱著支持的概念,因為仔細想來,盧颺的各種想法都是解決現實問題最好的路徑。
一些劉宗周原本覺得不可避免的漏洞,在盧颺看來去卻是迎刃而解。
比如劉宗周原來在懊惱國子監印書社如何杜絕貪腐問題,盧颺便提出了一個概念,便是國子監師生組成東家委員會,由十一個人組成。
其中國子監祭酒一人,監丞一人,博士五人,吏員四人,每人一票,重大決策無記名投票,票數過半決策才通過。
而這十一個人,除了祭酒和監丞,其餘人每年選一次,由國子監師生一人一票選出,票多者得。
這十一個人,對國子監印書社負責,主持印書社掌櫃的考核和國子監印書社利潤的分配,決定掌櫃和員工的工資分配,而印書社的掌櫃則負責具體業務。
所以平常的時候,國子監印書社是獨立運營的,具體生產銷售工作,由掌櫃的說了算,十一人團隊並不參與日常運營,這也可以給專業的掌櫃更多的施展才華的空間,另外,也可以讓國子監的師生有更多的時間來用於學習,畢竟學習科考也是國子監最主要的工作,而印書社的營運,主要是為了讓國子監有更優良的條件來培養更多的人才。
當然盧颺為國子監引入現代公司治理理念,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伏筆,那就是培養國子監師生現代平權的理念,為他將來的改造大明打下堅實的基礎。
劉宗周是個真君子,對於貪腐也是深惡痛絕,所以趁著國子監有個好領導的機會,盧颺便攛掇著劉宗周將這個規章製度定下來。
等到這個製度實行並深入人心以後,後來的國子監祭酒再想要改變,那便是阻力重重,甚至冒天下之大不闈了。
所以這日,一千多名國子監師生在得知要選舉九名國子監印書社東家委員會成員的時候,都是異常興奮。
好多人不知道這選舉是怎麼會兒事,便紛紛來問盧颺。
盧颺則耐心對眾人解釋,強調每一票對於國子監印書社將來發展的重要性,提醒廣大師生一定要選出正直公正的人來幫著管理國子監印書社。
一可以讓國子監師生有更優良的條件來學習應對科舉,二來也可以印刷出更便宜的書籍,讓天下更多的人讀得起書。
國子監的師生大多數都是年輕人,特別是一眾監生,都是二十多歲的小夥子,這些人還沒有被這個世界同化,有著最樸素的價值觀,所以在這些人手上,盧颺對國子監印書社的前景非常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