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回鄉紀實(2 / 3)

吳國禎見到這三進氣派大院,也是笑著恭維。

盧颺此時正被弄得有些莫名其妙,此時聽了吳國禎看似恭維其實揶揄的話,心中更是有些憤慨,不等那門子出來,抬腿便進了院子。

青磚灰瓦白牆,處處還泛著新鮮,進門的影壁便是一副五子登科的雕刻,盧颺上去摸了摸,竟然還是石頭的,心中又沉重了一些。

一旁的吳國禎還想讚歎兩句,卻見孫傳庭在給他使眼色,再看盧颺,此時變得一臉凝重,便不再多話,跟著盧颺往裏走。

三人剛拐過影壁,便見盧沈氏先迎了出來,旁邊還跟著那個小石頭,另一旁則是盧颺不認識的一個女子,在那裏虛扶著盧沈氏。

再看盧沈氏,已經全然沒有之前貧苦農戶的做派,頭上一支玉簪亮閃閃,手上還有玉鐲,衣服也換上了綢緞的,看著年輕了好幾歲,有點張家奶奶的味道了。

“風哥,風哥,你可回來了,來讓娘看看,長高了,也壯了,好好好!”

盧沈氏見盧颺走了進來,拉著盧颺的手上下打量,兩行老淚慢慢的就滴下來了。

盧沈氏一哭,弄得盧颺便也忘了之前的不快,接著便給盧沈氏介紹吳國禎和孫傳庭。

兩人端正行子侄禮。

見兩人是盧颺的朋友,還是同窗,盧沈氏也很高興,心道:兒子如今出息了,交往的也都是秀才了,而且還是監生。

盧沈氏此時看見兒子,便像看見當年自己在遼東的那個家,那是他爹也是秀才公,來往的也多是城裏的秀才。

如今她兒子也是秀才了,而且還入了國子監,將來中舉也很有可能,以後這盧家的門楣肯定要比她沈家更大。

想到這裏,盧沈氏心中更加喜悅。

待盧沈氏將盧颺迎回堂屋坐了,盧颺這才想起還有一個人沒見到呢。

“娘親,我爹呢?”

盧颺端起剛才盧沈氏身旁那個小婢女給倒的茶水,一飲而盡,然後問盧沈氏。

“跟著家裏的佃戶收麥子去了,我說不用去,等著就行了,可你爹不願意,非說不看著不放心。”

盧沈氏嘴裏說的淡然,但眼睛裏卻有抑製不住的得意冒了出來。

“咱家都有佃戶了?”

盧颺心中一驚,這一年來,他盧家的變化可真大,不僅起了大房子,連帶著仆人都有了,而且竟然還有佃戶。

“這佃戶也不是別人,就是你叔祖家,你中了秀才不是可以免五十畝的田賦嘛,咱家可沒這麼多田,你爹便想著買田,不過還沒買,也不知風聲如何撒出去了,你叔祖便找上門來,說要寄田在咱家,你爹抹不開麵子,便同意了。”

明朝對讀書人很是優待,為了鼓勵百姓讀書上進,不僅規定秀才可以四處遊曆,不受路引限製,而且還可以減免秀才一家五十畝田地的賦稅,另外,家中除了秀才本人以外,還可以免除兩個丁口的勞役。

這些優待政策,對於一個普通的秀才都是天大的好事,甚至比每月一兩的廩生銀子都要強,因為廩生銀子不是每個秀才都能得到的,必須是每年縣學考試一等和二等的才有,而這些優待政策,隻要考取了秀才功名就能享受。

盧颺聽了母親所說,心中頓時啞然,距離他中秀才這才一年的時間,投獻的便已經主動上門了。

而且這還是一個偏遠山區的秀才,若是他以後中了舉人,那投獻的估計就更多了。

盧颺這麼努力讀書,為的是將來匡扶天下,其中便要打破這秀才舉人進士的優待,可沒成想,他還沒有邁出救國的一小步,結果自己卻成了既得利益者。

從本心裏講,若是盧颺不是一個穿越者,也不知道大明五年之後便會爆發農民起義,十年之後農民起義就會形成大勢,十年之後東虜便會占據遼東,二十年後大明北方變成一片焦土,三十年後明朝滅亡,韃子入關屠城,天下百姓去一多半。

若是盧颺不知道這些,盧颺估計也覺得享受點秀才的優待也沒什麼,畢竟寒窗苦讀數載,家裏的投入也很大,讀書做官回報鄉梓那是理所當然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