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傳庭和吳國禎這時也擠在大殿的門口往外看,這一看卻是汗毛倒立,吳國禎一個趔趄便坐在了地上。
“好險!”
孫傳庭是軍戶出身,定力要比吳國禎強的多,見那偏殿被雷劈中,也隻是一聲好險而已。
不過盧颺卻比孫傳庭和吳國禎都後怕的多,因為他知道在這種山間的空曠地帶,這樣突兀的建築物很容易招雷劈,而且他跟那倆人還不一樣,他對目前三人待的大殿也是很擔心。
但是擔心也沒什麼用,這時候待在屋內要比待在屋外更安全一些。
好在那道閃電之後,接著便是傾盆大雨而下,閃電倒是沒有了。
被閃電擊中之後,那偏殿猛然起了大火,但隨之而來的大雨卻又接著將大火撲滅了,似乎這閃電就是為了劈那偏殿而來。
盧颺三人坐在大殿的門口,看著那已經損毀的偏殿,沒有人說話,倒是盧颺的馬一個勁的用嘴拱盧颺,好似是在感激盧颺剛才救了它。
大雨來得快,去得也快,一刻鍾的功夫,雨便停了,接著黑雲散去,西邊的太陽又冒了出來,一道彩虹掛在對麵的山上。
對於這等奇觀,盧颺也是納悶,莫非這閃電真是為了劈那偏殿而來?
吳國禎此時再看手中那本推背圖,卻已經是不一樣的感受了,對於這本劫後餘生的書,吳國禎決定要好好保存。
三人不敢再在廟中逗留,牽著馬,徑直便往山下而去,一路上說起這場奇遇,三人皆是暗道有機緣。
這場雨下的很大,三人下山時,路邊的小溪已經變成了小河,水流潺潺,最終彙到了山間的大河中。
三人又行了一個多時辰,便回到了盧家窪,卻發現盧家窪周邊的地方並沒有下雨,三人又道稀奇。
不過這夏季的雨其實就是一片雲彩,這雲彩飄到了哪裏就在哪裏下,說起來卻也沒什麼稀奇的。
不過三人還是對那場雨,那場雷印象深刻,特別是劈了那座找出來推背圖的偏殿,似乎也有什麼隱喻。
晚間,盧颺三人喝了酒壓了驚,再說起那本推背圖,吳國禎和孫傳庭似乎都感覺自己身上有了中興大明的責任。
但是盧颺受過現代科學的教育,對於山巔建築被雷劈的事他能用科學知識來解釋,感受上便沒有孫傳庭和吳國禎強烈,不過因為他對於自己穿越到了明朝的事情也沒法解釋,所以也覺得那雷和那本推背圖似乎在向自己傳遞什麼。
不過盧颺與其餘兩人不同,盧颺擔心的是,這到底是是讓自己改變曆史的進程還是不讓自己改變,但盧颺後來一想,若是不讓自己改變曆史進程,那為嘛又讓自己穿越四百年迷霧來到這晚明呢。
但是孫傳庭和吳國禎卻是不一樣的心境,他倆則覺得這是上天選中自己,此生要為大明國祚綿長而奮鬥了。
對於這樣的結局,盧颺也感到好笑,不過自己能在大明改革路上多兩個死忠的幫手,盧颺還是很欣慰的,當下便又對著二人一陣忽悠,最終說出了自己的目的,他要結社。
晚明文人都喜歡結社,朝廷上的各黨各派自不用提,就是民間也有這樣或者那樣的社團,比如複社、湘社、贛社和齊社等等。
這些民間的社團組織不同於朝廷的黨派,隻是一些士子聚在一些交流時文的組織,非常鬆散,這其中以複社最為龐大,而且組織也相對嚴密一些。
當然複社主要是有一些在野的東林黨大佬支持,將其作為東林黨日後的補充力量的來培養,在朝堂上也有一些地位。
因為盧颺也擔心被朝廷以及其他黨派注意,所以便以士子研習時文的名義來結社,當然這入社條件卻要嚴密,一定要選擇以改革大明為己任的士子來參加。
等到日後盧颺羽翼豐滿了,這些社團的士子便是盧颺推行改革的幫手和助力。
這時代士子結社成風,有時候三五人便會結成一社,孫傳庭和吳國禎兩人聽說盧颺要結社,便欣然同意,當下便與盧颺討論起社名社規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