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盧颺還有些猶豫不定,吳國禎直接又推了大家一把。
“大家都知道我吳胖子之前的八股水平如何,但看我今日,也進入修身堂了,這是為啥,主要還是少卿平日裏對我的指點。”
好吧,吳國禎這一現身說法,眾人情緒便都激動了。
凡是來國子監讀書的,有可能會有不願意做官的,但卻沒有不想科舉中榜的,所以情緒異常狂熱。
盧颺被逼得沒有辦法,隻得將自己總結的八股之法拿出來一二說與大家。
當然,盧颺說的這些八股之法都是表象,真正想要做好八股,還是要多讀書多思考。
不過盧颺說的這些方法是後世總結出來的應試技巧,對於提高八股還是有很大作用的,眾人聞言盡是點頭,直言受教。
盧颺如今在國子監的聲名可是與日俱增,不光是詩才和八股,最重要的還是他提議下創辦的國子監印書社,讓所有的國子監師生都收益。
校舍修補了,夥食提高了,衣裳發的勤了,炭火和紙張也比原來多了不少,當然家境貧寒的監生,每月還會有助學補助。
國子監教職工的待遇也提高不少,每月在原本朝廷俸祿的基礎上,還發了考成銀,做的好的,甚至比朝廷的俸祿還高。
劉宗周大君子,自然不貪功,將盧颺提議並操辦國子監印書社的事與大家說了,所以盧颺此時在國子監的名聲那是如日中天了。
再加上他詩才好,人品接觸下來也不錯,一時間成了國子監的風雲人物。
“諸位,諸位,今日就先講到這裏,如有不懂的,還可以加入我們文起社,我們文起社常在一起評古論文。”
吳國禎適時的打著廣告。
“文起社,文起八代之衰?”
一聽這名字,便有人想到了蘇東坡的這句名言。
“是也,我們文起社的目標就是重實物,輕空談,繼承唐宋的古文運動,滌蕩士林風氣。”
盧颺聽吳胖子說完,感覺這家夥不去做商人真是可惜了,簡直跟劉啟年一樣能說。
晚明時期,社會經濟發展,國家承平二十年,各種奢華腐朽氣息層出不窮,導致士林中間出了不少喜好男風、塗脂抹粉、動輒無病呻吟、空談心性、黨同伐異的歪風邪氣,而且這種邪氣還正在朝堂上蔓延。
在這種情況下,士林風氣已經到了禍國殃民的地步,連帶著朝堂上的士大夫都以玩嘴炮為榮,都察院和六科這些言官成了口含天塹的實權派,動輒彈劾辱罵,所謂會幹的不如會看的,會看的不如會說的,就是這種現象的真實體現。
幹多錯多,遭受的彈劾多,讓如今朝堂上鮮有那一心為民的實幹派官員出現。
而盧颺便是要一步步挽回這種風氣,推崇實物,藐視清談,什麼陽明心學之類的,必須要壓倒。
來自後世的盧颺,自然清楚輿論陣地有多麼重要,這時候的人自然沒有這種意識,而盧颺自然就要先占領了。
等到越來越多的士子認同這種務實的風氣,那朝堂上肯定也會玉宇澄清的。
“文起社?文起社?”
眾人議論紛紛。
這時代士子結社成風,大社成千上萬人,小社可能就三五人,就連國子監中也有很多文社,所以當吳國禎說起文起社,眾人也並不驚訝。
於是隨後的幾天,原本就三五人的文起社,很快便門庭若市了。
不過秉承盧颺寧缺毋濫的宗旨,盧颺的文起社入社門檻還是挺高的,人品第一,其次便是才學,盧颺想要改變大明士林風氣,這筆杆子不行也是不行的。
在盧颺操持社務,精研八股的時光中,日子過得很快,轉眼便到了放授衣假的時候。
不過由於國子監有了銀子,今年的授衣假不光是放假了,國子監給每個教職工都發了一套冬衣,當然是一樣顏色一樣款式,而且胸口上還印有小小的國子監標誌。
這個主意自然是盧颺想出來,美其名曰增加師生的認同感。
這時代的國子監本來就有著一定的影響力,一說監生,也會備受矚目,甚至是在一些偏遠落後的地區,這監生地位都快趕上舉人了,就像範進中舉中的嚴監生,即使是捐監的,在當地也很有社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