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撫順丟了(2 / 3)

基於這兩點,盧颺也覺得大明打這一仗是對的,所以盧颺也沒法跑到宮裏去直接對朱翊鈞說,這一仗不能打。

但是如何打,卻是盧颺要加以幹預的,在原本曆史上,薩爾滸之戰,明軍可謂是敗得一塌糊塗,數萬將士命喪在遼東的茫茫雪原,也徹底打掉了明軍的精氣神。

而女真通過這一仗,不僅打掉了大明在遼河以東的有生力量,而且在氣勢上完全占據了上風,以至於後來的大明士兵患上了恐遼症。

在盧颺那個時代,薩爾滸之戰被定為大明在遼東由盛轉衰的轉折點,而且電視上、網絡上對於這一戰的複盤推演也是最多的。

而各種專家對於大明的失敗也找了許多原因,盧颺有幸也看過不少這方麵的史料,所以對於這場戰役還是了解頗深的。

後世普遍認為大明薩爾滸之戰有幾個關鍵的錯誤決策,比如進軍時間不對,不應該選在二月,應該在四月以後,至少等天氣暖和一些,遼東的雪化了。

其次再就是進軍路線不對,不應該分兵,該直搗赫圖阿拉就對了。

其三是準備不足,兵器甲胄糧草後勤等等都沒有準備好,就倉促出兵,而且兵力也不足,雖然號稱二十萬,但其實就十萬人不到,而且已經十幾年沒打過仗了,而此時的後金軍則有六萬之餘,皆是剛剛在與周邊女真人血戰中活下來的老兵。

最後則是保密工作做得不好,明軍還未出擊,進軍路線、兵力部署等等機密已經擺在了努爾哈赤的案頭。

所以無論是從天時還是地利,再到中人事,這一仗大明都不占優,失敗也是理所當然的。

其實盧颺也不會打仗,後世公司職員的他,如何懂得打仗,而且盧颺也知道如今不能避免這一仗,所能做的就是利用自己對曆史的了解,盡自己所能幫助大明贏得這一仗,或者不至於輸的那麼慘。

但是盧颺如今隻是一個新科舉人,還沒有出仕,對於大明朝局的影響基本等於零,沒有辦法,盧颺隻能先從自己認識的人下手。

駱養性不清楚盧颺見他爹作甚,但是本著對好基友的信任,還是幫他引薦了。

而且出乎路養性意料的是,平常老爹連一般的朝廷命官都不見,結果這次卻痛快的答應了見盧颺,而且還是在家裏。

其實這便是駱養性不如他爹看的長遠了,萬曆皇帝器重盧颺的事,駱養性知道的一清二楚,甚至連朱翊鈞在盧颺家住了一晚都知道。

而且盧颺又年輕,在官場上流行一句話,得罪誰都不能得罪年輕人,以後沒準還要指望人家賞口飯吃的。

這日,盧颺跟著駱養性進了駱府,這是他第一次進這種大明頂級權宦的宅子,一路走,一路看,將一些好的地方記下來,以後可以改進,爭取創新出更加舒適且符合大明人習慣的住宅來。

盧颺商人習性已經深入骨髓,處處便能想到發財之道。

等到進了駱思恭的書房,駱思恭已經等著了,一通禮儀下來,盧颺便直抒胸臆。

“世伯,朝廷最近是不是要在遼東用兵了?”

駱思恭聞言看了一眼駱養性,心道這小子還真藏不住事,晚上還得揍一頓才行。

盧颺將這看到眼裏,不想出賣駱養性的他接著又道:“世伯,這事不是駱兄說與我的,如今外麵都在議論此事,都說朝廷要打建奴了,而且傳的有鼻子有眼的,連明年開春用兵的時間都定下了。”

盧颺說這句話其實是兩個意思,一是幫駱養性洗脫罪責,其二則是提醒駱思恭,大明的保密工作可是糟透了。

駱思恭都活成人精了,哪能不清楚盧颺的意思,一時間氣氛便有些尷尬。

“賢侄這是在說我們錦衣衛辦事不利吧。”

駱思恭的語氣已經有些不善了,不過盧颺卻毫無懼色,直接說道:“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再謹慎也不為過,而如今朝廷才決定用兵,便舉國都知曉了,甚至連出兵時間都傳的沸沸揚揚,這難道還要小侄誇讚錦衣衛的宣傳工作做的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