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錢敬忠的身世(2 / 3)

這次皇帝選嬪妃,在請示了皇帝本人和皇太後之後,禮部定的是納三人為嬪妃,不過萬曆皇帝挑著挑著就挑花眼了,最後選中了四個。

這就讓禮部比較坐蠟了,想想禮部是什麼地方,那是以禮為尊,最講究製度規矩的地方,說三個人,那就得是三個人,皇帝非想多要一個,那可不行。

禮部若是不阻止皇帝,那在朝堂上還怎麼抬得起頭來,於是禮部的一眾官員,自尚書以下便集體給萬曆皇帝上書,而且上書也上的很有意思。

一是說國家法度在此,不可朝令夕改,而且文官嘛,慣會上綱上線,好像若是萬曆皇帝多納了一個妃子,皇帝的權威便沒有了,以後誰還會聽皇帝的話。

二是說此事於皇帝名聲不好,本來三個的,結果多要了一個,這樣百姓們聽說此事後,肯定會說皇帝是個荒銀之君,見了美女就把國家法度給忘了。

不過萬曆皇帝是何許人也,當時張居正前一年去世,朱翊鈞剛剛親政,正是大展拳腳的時候,這時候忤逆他,那自然沒有什麼好果子吃。

而且更為關鍵的是,那第四個嬪妃就是朱翊鈞的心頭好,鄭貴妃是也,想讓朱翊鈞放棄,那便是不可能的。

其實皇帝選妃也不是皇帝一人說了算的,當初太祖朱元璋怕後世的皇帝貪戀美色,惹得後宮不寧選妃之事主要是太後、皇後以及禮部操持。

而原定的那三個人,便是李太後自己乾綱獨斷的,不過這三人卻並沒有讓朱翊鈞心動的感覺,直到他見了此時名為鄭夢境的鄭貴妃,一顆心立時便被擊中了。

隆慶皇帝走的早,李太後拉扯大萬曆皇帝也很不容易,在跟前朝文官們鬥法的過程中,李太後也是極其強勢的,對於這樣的一個老娘,朱翊鈞也不敢忤逆,自然不敢消減老娘選中的佳麗。

而且朱翊鈞剛剛親政,覺得自己是皇帝,多選一個嬪妃也沒啥大不了了的,宮裏又不是養不起。

可是他剛剛親政,對於明朝的文官集團是一群什麼樣的人體會還不是很深,於是剛剛親政就碰了釘子。

但朱翊鈞當時也是二十出頭的小年輕,又剛剛手握大權,自然不肯聽從文官的擺布,硬挺著將鄭貴妃納入了後宮。

至於上書的禮部官員,禮部尚書告老還鄉,其餘官員則被貶出了京師,而錢敬忠的老爹錢若賡便是此時被外派到臨江任知府的。

不過他這個知府一做就是近二十年,每次任滿到期,吏部將升職或者調任的名單報上去,錢若賡的名字都會被劃掉。

直到萬曆三十年,因為黨爭,錢若賡被禦史彈劾為酷吏,而借著此事,萬曆皇帝直接將其下了詔獄。

當時那麼多上書的朝廷官員,為嘛錢若賡偏偏被萬曆皇帝針對,以至於被貶出京還不放過,其實還在於錢若賡這人太過耿直,說話太實在。

別人上書勸諫都是別人說什麼,自己就說什麼,錢若賡不一樣,他竟然上書說鄭貴妃的八字與大明不和,說鄭貴妃以後會禍亂朝政,毀了大明的氣數,這如何不讓萬曆皇帝氣憤。

且不說錢若賡如何精通的周易問卜之術,但這種事,本就是子虛烏有的,知道了也不能說啊,可誰讓錢若賡是個耿直男孩呢,偏偏就在奏疏上說了這事。

於是便被萬曆皇帝針對了,不光一輩子沒升職,而且做到最後竟然被下獄了。

不過朱翊鈞也知道單憑一個酷吏的彈劾還殺不了錢若賡,於是萬曆皇帝的性格偏激的一麵便出現了,不是殺不了嘛,那我可以拖著你嘛,反正我不讓大理寺審判,便可以一直將你關在詔獄。

於是,這一關,便關了十七年,當時錢若賡進去的時候,錢敬忠才一歲,如今錢敬忠已經十八歲了。

盧颺聽了錢敬忠的話,心中也是震驚,先是震驚錢敬忠的老爹竟然是個半仙,給鄭貴妃算的這一卦那可是相當的準,稍後便震驚朱翊鈞這個混蛋還真是記仇,竟然拖著不審判,把人家關了十七年,而且還要一直關下去,知道老錢死在詔獄,最後震驚的則是老錢也真是個人物,在詔獄關了十七年竟然還沒死,就詔獄那環境,壯小夥也受不了,老錢卻硬挺挺的還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