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你們真是讓夫子蒙羞啊(2)(1 / 2)

老李剛拄著拐棍,一步步的向王珪走去,拐棍敲擊這地麵,咚咚的聲音讓王珪感覺就象在他心裏打鼓。如果說岑文本是士林學子的領袖,那老李剛就是他們之中的王者。

老李剛不怎麼上朝,原因很簡單,到了他這年紀早就看透了這官場的名利,要不是昨天逮到了在東宮躥下跳的長孫衝,他還不知道自己這個最小的學生能有如此的膽量。

“老師,叔玠不過要對太子殿下進諫,老師國家元老,文壇領袖,當不會阻礙學生盡忠王事的,不是嗎”。王珪可以對李承乾不客氣,但在李剛那他不敢,自己能有今天多虧了李剛,要不然不會如此低身下氣。

李剛撫了下胡子,盯著蕭瑀說:“教不嚴,師之惰,今日老夫就在這聽聽你王叔玠這國家重臣,有什麼金玉之言,進諫儲君。”

王珪向李剛施了一禮,轉身對李承乾說:“太子殿下,且不論這廉政部,就說殿下入主東宮以來重工匠,好奇淫,整日研發殺人利器。鼓動百姓不思勞作,現在藍田和渭南的百姓每日在工廠裏做工,土地荒蕪,這是治國之道嘛。

殿下在六率軍中,與士卒匹夫為伍,勾肩搭背,同飲同食,如此失禮,實為不妥,是以老臣以為殿下還是回宮多學習聖人之道才是。”

王珪的話讓李承乾冷笑一聲:“哼,王大人不虧出身世家豪族,斷是看不起這些庶民百姓,認為他們和牛馬無異。難道這就是聖人之道教你的嗎。

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是故得乎丘民而為天子,得乎天子為諸侯,得乎諸侯為大夫。

諸侯危社稷,則變置。犧牲既成,粢盛既潔,祭祀以時,然而旱幹水溢,則變置社稷。”

本宮不知道這些聖人之學你學到那裏去了。本宮所做不過想讓士兵們在戰場上少死幾個,讓大唐少幾家孤兒寡母,讓更多的百姓能吃飽肚子。本宮實在不知道這天下間有什麼道理能比百姓的性命和肚子更重要的。”

李承乾轉過身來,麵向李世民深施一禮:“父皇,久聞黃門侍郎褚遂良乃當世書法大家,兒臣近日偶得一文,想在這殿上,請褚大人代筆,不知父皇以為如何。”

“準奏,來人,抬個案子上來,備上筆墨紙硯”,李世民麵容輕鬆,從李剛出來他就知道,今日李承乾贏定了,不,準確的說是他贏定了。

殿前武士將所需的用品擺在大殿之上,褚遂良便上前,提起筆,等這李承乾開始。

李承乾清了清嗓子:“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餘裏,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鹹陽。二川溶溶,流入宮牆。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簷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鬥角。......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獨夫之心,日益驕固。戍卒叫,函穀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複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複哀後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