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李恪的春天(1 / 2)

事後對於羅藝的死頡利矢口否認,既然答應了大唐,他是不會反悔的,隻是說最近馬賊猖獗,貴我兩軍都有義務肅清匪患。

頡利的說法讓李績也沒辦法,畢竟朝廷不會因為一個羅藝就倉促的和突厥開戰。

當李恪順利贖回被擄邊民的消息傳回長安的時候,長安城呼聲震天,百姓都稱讚漢王仁義,不顧自身安慰,舌戰胡虜,真是長了唐人的氣,長了唐人的臉。

一連幾天,李世民都是笑不攏嘴,因為李恪的密奏上說明了自己和突利達成的協議,這讓苦於李世民不了解突厥內情的李世民異常的興奮,對於戰勝突厥的信心又多了一分。

弘文殿每天都會接到讚表,一是說皇帝愛民,不惜用自己的皇子去敵營談判,二是稱讚李恪的忠君愛民之舉,請求皇帝要大大的嘉獎漢王。

就連長安城的茶館說書的,也把李恪的這件事編成了段子,每日都有成群的百姓擠在那聽漢王怎麼在萬軍之中驚倒頡利的。

自從李恪功成的奏本送到弘文殿的時候,岑文本的心才真正的放下了,眼下群臣的讚美並沒有讓他迷失了雙眼,他死死的盯住了長孫無忌,可讓他意外的事,東宮一係的人隻是上了讚表,其他的什麼也沒說。

這讓岑文本有些糊塗了,這麼好的機會捧殺李恪,東宮為什麼不做呢。

東宮李承乾書房

李承乾放心了李績給朝廷的奏本,“舅舅,羅藝將軍殉國了,真是讓本宮心痛啊,早之如此就應”,李承乾說不下去了,他原本以為救下羅藝後,將來這位大將好在北伐的戰場上為大唐開疆拓土,可他沒有想到是這樣的後果。

長孫無忌知道這個外甥愛才,隻要是有才華的李承乾從來不問出身,統統的委以重任。羅藝父子是他救下的,本來打算今年就調回啦,唉,要怪就怪那些該死的胡人吧。

“殿下,這事誰都不想的,戰死沙場對他來說也許是最好的歸宿。”,“好在陛下也下旨將羅藝將軍葬在昭陵,也算是對他的褒獎。”

李承乾深吸一口氣,穩定了下心神:“這次羅成將軍扶靈回來就不要再回李績軍中了,和杜大人打個招呼調入東宮六率。”

長孫無忌:“好,殿下放心,克明那臣會去說的。”,“這次漢王是得意了,原本臣還是想在封賞一事上做些文章的,可衝兒說你不同意,這是為何呢,長安城現在可是都在傳唱漢王的威名啊”

李承乾擺了擺說:“舅舅,算了,這是利國利民的事,咱們不能做的太過了,再說就當還岑文本個人情,畢竟李孝常反案的時候他還是買了咱們麵子的。”

長孫無忌點了點頭,他是從李世民那知道李承乾和岑文本的交易的,既然人家幫過自己,那長孫家也是應該還的。

“等三弟回來的時候讓遺直帶本宮去送些東西吧,本宮要去應羅藝將軍進昭陵,看不到他下葬,本宮這心安不下來”

從東宮出來的長孫無忌回頭看了一眼,長歎一聲,向公外走去,在路上長孫無忌的心還是寬慰的,李承乾今日的表現讓他非常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