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爭糧打井(1)(1 / 2)

翌日含風殿

房玄齡起身道:“陛下,兵部已經派人查驗過了,潼關前又湧來了不少的百姓,估計有兩三萬人之多。”

李世民向眾人按了下手,示意他們坐下。

隨後問道:“這些百姓都是那些縣湧過來的?他們那難道買有打井嗎?”

“武功,涇陽,興平三縣的百姓居多,他們那旱情最為嚴重。”,房玄齡說完後將兵部統計的文牘呈給李世民。

“輔機,這三個縣現在打了多少口井了?”,李世民一邊看文牘一邊問道。

長孫無忌:“哎,到目前為止,三個縣總共打了不到兩百口井。”

“什麼,朕一個多月前就下令關中各州縣打井,他們才幹了這麼點。沒有水,老百姓能不跑嗎?”

聽完長孫無忌的話,李世民的臉立馬就撂了下來,把手中的文牘重重甩在禦案上。

“中書省擬招,把那三個廢物縣令給朕撤了。他們幹不了,朕換些能為朝廷做事的人來幹。”

“陛下,這也不能全怪他們三個,現在的旱情日益嚴重,糧食的價格暴漲。

您看朝廷出的打井獎勵才能換多少糧食啊。

老百姓拿著這點錢根本就活不了命,又怎麼能下大力氣去打井呢。打井的事已經停下來了,弘文殿的文牘剛剛才送來。”

長孫無忌的話讓李世民更生氣了,下麵這個州官,幹什麼都是這麼慢慢騰騰的。

這樣的是應該早一點報上來嘛,朝廷好調整策略。

可現在可好了,打井修渠的事停下來了,閃了朝廷一個跟頭。

“陛下,現在潼關前的流民是越來越多。以前還是三三兩兩的。

可現在就是一個村,甚至是幾個村一起逃荒了。朝廷應該盡快決斷,不然就會出亂子的。”

李恪聽房玄齡這麼說,眼前一亮,隨即起身言道:“父皇,所謂小人難養就是說現在的那些流民。

請父皇下旨,兒臣願意帶兵前去彈壓這些亂民。殺幾個帶頭的鬧事他們就也散了。”

李世民聽後皺著眉頭,這個三小子腦袋被門擠了,天子不德才會有天災降臨。

關中遭遇這樣的災禍,為君者首先就該反躬自省,現在去派兵彈壓那些百姓不是逼著他們造反嗎?

這不是讓朕更加失德於民嗎?在加上前些日子的日蝕已經流言四起了。

看到父皇在瞪自己了,李恪尷尬的坐了回去。

就在這時候一直沒有發表意見的杜如晦說話了。

“陛下,古時候大禹治水,就是用堵疏兼施的法子。現在的災民就如同洪水,陛下下旨封鎖潼關就是堵。

那麼現在要做的就是要疏,錢賤米貴是災年的常態。

臣以為如果能將賞前換成賞糧,三十五擔糧食一口井,那百姓的就會積極的相應朝廷號召,安心的打井修渠來抵抗天災了。”

杜如晦的話立刻得到長孫無忌的支持。

“陛下,如果是這樣,那麼關中勢必會水井遍地,百姓們的心就會穩點下來,那時候潼關關前的災民自然也就散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