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長孫順德,劉樹義參見太子殿下。”
“好了,二位國公都是朝中元宿,快起來吧,都坐吧”,李承乾笑著對二人說。
他們兩個能主動獻糧確實出乎李承乾的意料。
長孫順德素來以愛財吝嗇出名,能讓他出這麼大的血還真不容易。
至於這個劉樹義那就更奇怪,幾月前還是流徒,可現在搖身一變就變成顯貴,這還真是天道無償。
在李承乾出征期間,皇帝為已故魯國公劉文靜平反,讓這為因為內部傾軋枉死的大唐宰相得以瞑目,而作為他活著的唯一的兒子,眼前的這位也蒙蔭晉封為國公。
長孫順德對李承乾拱了拱手道:“自從上次的事以來老臣一直在家反躬自省,感念天恩。
聽犬子說了朝廷賑災的詔令,
這不帶著劉賢侄就將家中的屯糧收拾了一下送來,算是我二人對災民的一點心意。”
“兩位國公如此的公忠體國真是令本宮欽佩。薛國公不是外人本宮也就不客氣了。
可穎國公你剛回來就拿出這麼多糧食,這就把貴府掏空了。”,李承乾指著案子上的奏折說道。
“臣本是戴罪之身,得蒙陛下天恩才能承襲爵位。能為陛下盡一份心,能為殿下盡一點力,些許身外之物又算的了什麼呢。”
不愧是劉文靜的兒子,這話說的多得體,脈也把的準。
知道現在是攀上東宮的好時機,這不拉著長孫順德就來了。哎,自己的這位叔外祖啊,讓人家賣了還替人家數錢呢。
不過李承乾也不在乎,他手下的臣僚什麼人沒有。
就說許敬宗那個老狐狸吧,李承乾還不是想讓他在杜構手下磨磨性子嘛,能在史書上留下濃厚一筆的人,怎麼能是庸人呢。
再說滿朝文武誰不知道劉文靜當年的冤屈,人家都找上門來了,自然也要有個說法不是。
“靜公和裴寂的舊事本宮也所耳聞,這些年朝廷也確實薄待了劉家。
武德朝一去不返了,父皇也不是武德皇帝,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咱總得活在當下不是。
難道絕了嗣,這就能對的起祖宗了嗎?”
李承乾的話說的很實在,劉樹義已經有好多年沒有聽過這麼貼心的話了。
要說他不恨不怨那是假的,可恨又能怎麼樣呢,能讓劉家那些枉死的人活過來嗎。
李世民能給了他個國公的位置就不錯,現在朝裏這些重臣要麼是跟著他屍山血河滾出來的,要麼是玄武門下來的。
他那兒都沾不上啊,想要恢複劉家當年的榮耀還真的重新找個大樹。
瞧來瞧去,還是李承乾符合他擇主的標準,在加上這一番話更是讓他感動的是熱淚盈眶。
撲通一下就跪在案前,說道:“往事如煙,隨風而過。臣蒙陛下不棄添居國公之位,然內心始終惶恐不安。
今日聽的殿下一番言語,如黃鍾大呂,振聾發聵。願在殿下帳下做個小吏,以此賤軀為國出力。”
“哎呀,穎國公你這是幹什麼啊,快起來,來”,李承乾走下案來趕緊的攙扶他起來。
“再東宮為官可是大不易啊,你可得想好了,不要到時候說本宮使喚手下猶如牛馬,那就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