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祭天求雨(1 / 2)

雖然這次打井修渠大大緩解了關中的旱情,莊稼地的禾木在一條條溝渠的滋潤下恢複了生機。

在老百姓眼中這場天災是過去了,可是在朝廷上這又僅僅是個開始。

百官們紛紛向進言皇帝,希望皇帝能祭天並且下詔罪己。

理由嘛,很充分日蝕的出現就是警世人說明皇帝施政的有失德行的。

要不怎麼連年降下災禍呢,不管是為了大唐的國祚,還是天下百姓的福祉,請皇帝無論如何到要諫納。

承慶殿

鬧出了這麼大的一件事,李世民不得不結束在翠微宮的休養返回長安。看著堆在案上的奏本,李世民一臉陰鬱的坐在那一言不發。

而小胖子李泰跪在下麵已經一個多時辰了,從他顫抖雙腿就能看出來他快堅持不住了。汗水已經把他衣領和後背都弄濕了,但他還是一動都不敢動。

他愛幹淨李承乾是知道的,換做平時他早在就香湯沐浴了,可今天卻不一樣,小胖子惹得禍可不小。

這次朝廷恩科的籌備是他主持的,主考是他的老師蕭瑀,而那些想讓自家的子弟入仕的人最近對他可是緊著巴結。

這酒喝多了難免失言,在一次宴席上李泰就話裏話外的表示皇帝對世家已經忍無可忍了,這次大考就是要從中遴選大量的人才,替換這些礙眼的家夥。

這樣年複一年,用不了幾年就將朝中這些世家門閥出身的官員全部替換掉。

他這話可捅了馬蜂窩,想全換掉,那你們李家是不想混了。也不自己好好的思量下自己有沒有那副好牙口。

這幾百年來那家皇帝做到了,楊廣倒是想了用高句麗的戰爭消耗他們,後果怎麼樣,把自己報銷了吧。

皇權和世家的矛盾幾百年來互有勝負,這本來都是心照不宣的事,可現在下好了,讓李泰直接給捅破了。

正好借著和尚道士們宣傳的上天示警為理由趁機發難,給皇帝點眼色看看,好讓李世民和李淵一樣知難而退。

當然這些天像讓本來篤信仙神的百姓和官員們更加確信無疑。要不然怎麼連年鬧災荒呢,不是蝗災就旱災的,所以也就跟著鬧了起來。

“父皇,四弟都跪了這麼長時間了,讓起來活動活動吧。”

李承乾是看不下去,他和李泰是有默契的,就拿上次洛陽的事來說吧,李泰不也是幫了他嘛。

李承乾不說還好,聽他求情李世民就更生氣了。關中打井抗旱的差事他是辦的不錯,但也沒少惹事啊。

那些親王公主跑到自己這來又是哭又是鬧,弄的李世民今年這個暑避的這個憋屈。

“你還求情兒,別以為朕不知道這些起哄的臣子有的也是為了你爭糧的事。你說這事怎麼處理。”

李世民將手裏的茶盞放下,嗬斥著李承乾。

“祭天就祭天唄,反正現在井和渠都修好了,什麼時候下雨也就不重要了。

能答應求雨就不錯了,非得要下罪己詔,那就是給臉不要臉,這天災又不是您招來了。

那些和尚道士說什麼就是什麼了,他們那隻耳朵聽見那些所謂的神說的。要下也可以啊,讓那些相信神怪的大臣把神仙請來,隻要能請來,別說一篇,十篇都行。”

李承乾這純粹是耍無賴,這倒和程知節辦事風格十分相似。不過他說的也對,要是請不來那就把嘴閉上,忍耐是有限度的,如此的逼迫君父就不怕掉了腦袋嗎?

“眼下前線戰事吃緊,朝廷的主要精力是要放在打仗上,且讓他們得意一時嘛,等我們收拾完頡利,攜大勝之威大刀破斧的改革誰有能怎麼樣呢。”

李承乾的話著時說到他要害上,楊廣當年為什麼失敗,這些人拖後腿占了很大的因素。一旦北境開戰,必須保證國內朝局的穩定。如果前線戰事僵持不下,國內再起紛亂,那楊廣就自己的前車之鑒。

恩,李世民點點頭,但有了李泰這件事,那這次大考勢必會成為士庶兩族又一次激勵的交鋒,這是他不願意看到的。

“祭天求雨可以,你也知道他們真正的目的並不在此,朕不希望考場上再起波瀾。”

“父皇,那四弟是不是可以起來了。”

看到他這麼無賴,李世民也不知道怎麼說這個兒子好,隨即擺了擺手讓李泰起來。

李承乾上前一把扶起李泰,隨後轉身說道:“增加一倍的進士名額,按照這些學子的身份文牒,將他們分成兩撥,分開就不會出事了吧。”

李承乾這個注意好,士族學子一個榜,寒門學子一個榜。誰也礙不著誰的事,考不上那就是你自己水平的問題了,到時候誰也說不出什麼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