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這個字無論在那個時候,都是那些別有用心之人的遮羞布,自從太上皇癱瘓的消息傳到諸王那裏,皇帝的這些兄弟們紛紛上表,請求進京侍疾。
李世民坐在承慶殿中,看一個冷哼一聲,看一個冷哼一聲,然後隨手統統得扔給了坐在下首的李承乾。
皇帝的皮膚本來就不白,再讓這些混賬兄弟們一氣,現在的臉色看起來也和豬肝一樣。
隨手翻了幾本後,李承乾在心中不由的罵他們愚蠢,皇帝是什麼人,他昨兒敢殺了建成、元吉,今兒就不敢殺了你們嗎?
看看這些本章裏寫的都什麼啊,誰都不如你們孝心,誰都不如你們對上皇和皇帝的忠誠。
那換一句話說,是不也可以理解成,你們這些親王要比皇帝還孝順呢,要是不讓你們這些混賬東西回來,上皇要是有個三長兩短,那是不是皇帝做了什麼呢。
本來最近這小日子過得美美的,誰知道諸王還起了這樣的幺蛾子,這也難怪皇帝坐在上麵罵罵咧咧。
“父皇,他們不省心也不是一年兩年了,您何必生這麼大氣呢?上皇的病是自己得的,咱們是問心無愧。
既然他們願意回來當孝子就回來嘛,反正也翻不起什麼浪花來!再說,一旦上皇有什麼意外,有他們在身邊也能省去不少猜忌和閑話不是!”
無知者無畏說得就是他的這些叔叔們,不知死也就罷了,在封地吃香的、喝辣的不好嘛,為什麼要披個孝子的名頭回到這叵測之地呢。真是愚蠢,難道他們都是近親的差嗎?
從李承乾的話中,皇帝聽不出一絲對太上皇和他叔叔們的敬意,不過,李世民卻很高興,因為兒子的想法和他是出奇的一致,子肖其父嘛。
隨即沉聲說道:“好,那就依你所言,等他們回來直接去大安宮侍疾就好了,你代朕見見他們就好了,朕看到他們心煩!”
“諾,請父皇放心,兒臣一定叮囑好皇叔們。”,對於皇帝甩鍋的行為,李承乾沒有任何拒絕的借口。
皇帝對他們的厭惡溢於言表,不過,這也怪不得他,就算是自己也不願意和這些皇室的蛀蟲們打交道,他們能幹什麼啊,這麼多年那怕是幹出一件拿的出手的事也行啊。
就說上元節出京到現在吧,彈劾他們在封地肆意妄為的奏本就不停往弘文殿裏送,直接經過李承乾手的就高達三十多本,由此可見,他的這些叔叔們到底是有多操蛋了。
“高明,你現在就擬一道急詔給李恪,措辭要嚴厲一些,告訴他安州亂民的事,朕再給兩個月,要是還解決不了,這個安州大都督他也別幹了,朕就給他換個地方。”
都特麼說龍生龍、鳳生鳳、耗子的兒子會打洞,區區千餘名亂民,李恪竟然打了二個月,還特麼整天在外麵說像朕,哪兒像啊!前兩年的軍看來是白監了。
聽到皇帝這麼著急的催促李恪進兵,李承乾則皺了皺眉頭,李恪年紀小,那點臨陣的經驗又少的可憐,所以對軍隊指使不能如壁使指。這道催兵的聖旨一發,急功近利的李恪還不把民亂給弄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