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章 比唐儉更不要臉的人(1 / 2)

皇帝對太子的從來都是滿意的,要不然也會讓太子持璽升坐承慶殿,把監國的排場搞得跟登基一樣。

麵對內憂外患,太子還親自簡拔品級較低的官員充任要職,給予他們極大的尊榮,這可讓很多人看著眼紅啊。

曆朝曆代的天子,在用人的時候都會強調自己喜歡說真話,做實事的忠臣,可到用人的時候,那可就不一定了,畢竟忠言都是逆耳的嘛。即使賢明如漢文帝,朝中的官員也不乏投機鑽營之輩,當今的朝廷又怎麼能例外呢。

這不,今兒一早,就個叫趙仁在順天門前跪請送上祥瑞了,看看太子一高興能賞他一個什麼官兒。原由嘛,當然是太子在弘文殿說的那番人人皆可自諫的話,也不知道是誰,這個嘴那麼鬆,這才幾天啊,就把這個消息兒傳遍了長安城的大街小巷啊。

說道這個趙仁,那可是有意思的人,話說東都洛陽殖業坊內有一座古墓,隋朝時有人在這裏挖地窖的時候挖出一塊石碑,上麵的文字說這裏是晉朝司空王戎的墓。

王戎是竹林七賢之一,名列倒數第一,後人認為王戎雖說在麵上加入了“竹林賢”,但是在思想上和行動上從來就沒有達到過“竹林賢”的標準。

殖業坊王戎墓對麵是一排商鋪,第一家商鋪的老板姓叫趙仁,武德初年,趙仁作買賣賺下一筆錢,看見一些朋友搖身一變成了朝廷官員,不由得動了追求上進的想法,可是這官兒那是這麼好當的啊,所以求告無門的他一直都沒有達成這個心願。

這兩年長安對商賈的政策逐漸放寬,引來了不少外地的商人,趙仁就是其中之一。長安城是大唐的國都,這裏的官兒是數都數不輕,這幾年經商他也認識了不少的官兒,可不沾請帶故的,誰會幫他這個低賤的商賈呢。

就在他快放棄的時候,認識了一個宮裏負責采買的宦官,宦官告訴趙仁,國家正直用人之際,太子求賢若渴,看看那些剛提拔上的大員們就知道,長安城最近的傳言都是真的,隻要你有能力,最好也自薦一下,說不定就能撈個一官半職呢。

思來想去後,趙仁也沒有在自己身上找到一點當官的能力,於是他又想到貞觀初年,有人貢獻麒麟的事,就是當不了官,得到一筆豐厚的獎賞也是極好的啊。

可他又舍不得像人家下本,給豬的皮膚上貼上金箔,於是就扛著一捆柴火跑到皇宮門前喊著要見太子,還美其名曰:負薪助國家調鼎。

什麼叫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李承乾就是,你不說了求賢若渴嗎?今兒就有好信兒的人來了,你說你是見還是不見吧。

在一旁假裝沉思的長孫衝,一隻手拄著頭,另一手不停地在桌子低下捅咕著,從他抖動的肩膀上,李承乾就知道這小子,都特麼樂抽了。

“表哥,你不覺得有些蹊蹺嗎?朝中的官員們沒有自薦的,偏偏跑出這麼個商賈來,這後麵難道沒什麼指使他嗎?”,白了長孫衝一眼後,李承乾淡淡的說著。

他不是怕丟麵子的人,如果這個人是個有真才實學的人也就罷了,可這家夥明顯是來給李承乾難堪的,啥叫負薪助國家調鼎啊,出來搞投資多花點本來包裝下自己不好嗎,這個表演也差勁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