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章 靦腆的長孫無忌(1 / 2)

改變朝廷在漠北草原的即行國策不是一件小事,即使李世民是皇帝,這樣的事也不是他一個人能拍板的。所以在第二日,李世民在大安宮偏殿,召開了一次小型的廷議,其目的就是要統一思想,讓

大夥意識到“居安思危”這四個字的深切含義。同時皇帝還下達了封口令,上不可告天地,下不可告鬼神,中不可告父母妻兒,誰要是敢在沒有他的受益下泄露出去,一律按通敵叛國處理。

對於皇帝嚴肅的態度,大夥兒也都沒有什麼意見,一來他們都是經過貞觀初年那段臥薪嚐膽的日子,早已習慣朝廷機要的保密製度。二來,能不發動戰爭,就能解決朝廷的後顧之憂,這裏麵的成本總過少於打仗吧。

能坐到這裏的都不是迂腐的人,就算是一向耿直的魏征也沒有提出反對的意見,這麼劃算的買賣為什麼不做呢。商定好了相關的事宜後,皇帝將政事重新街接了過去,而被解脫的李承乾也可以倒出時間來為出使草原會盟的準備。

五天後-東宮-明德殿

“輔民,你去吧,記住東西一定要給孤備足了,這要是不放他麼一回血,那老天都會說我們不會把我時機的!”

召見杜構來是因為呢子料的問題,在鄠縣有個傷殘老兵的呢子工廠,那裏的規模進過杜構的努力,已經可以達到日產三百匹。

本來李承乾對於這些呢子料是另有打算的,想在世家和突厥貴族之間栓個隊,可形式趕不上變化快啊,所以現在也隻有讓提前的利用上了。......

打發了完杜構後,李承乾有個坐臥不安的長孫無忌倒了一杯茶,溫聲說道:“舅舅,是不是家裏出了什麼事?如果需要孤的話,不要客氣,盡管說就是了。”

長孫無忌的這樣已經不是一天兩天啊,自打那次讓幫忙去勸皇帝時就這樣了,真不知道是什麼事,把他這個能言善辯的舅舅給難成了這樣。

不過,李承乾敢肯定不會是朝廷的政務,一來長孫無忌的能力是有目共睹,二來身為皇帝的親信,太子的舅舅,走到那不是平趟的事。再說了,就他那張能把死人說活了的嘴,連魏征都得忌憚三分,所以李承乾才判斷事家裏除了問題。

哎,長長地歎了口氣後,長孫無忌一邊搓著手,一邊尷尬的說道:“殿下,還真讓你說著了,真就事家中的出了一點問題。這個,殿下,你也知道仲良是長孫家的長子,將來是要繼承家業的。

他現在年紀也不小了,成婚也有一段日子,可這小子的心思都撲在內衛的政務上,所以這子嗣的問題也就耽誤了下來。......”

長孫衝要比李承乾大上好幾歲,為了等長樂公主到及笄之歲,本身就耽誤幾年,一般人家的長子到了他這個年紀,娃兒都抱了好幾個了,誰還像他一樣整天忙的跟什麼似的呢,看到兒子這樣,抱孫心切的長孫無忌能不著急嘛!

長孫衝現在的差事,可不是那麼簡單的,內衛府的品級雖然沒有刑部高,但是同樣現有刑獄之權。誰都明白,這個位子也隻有太子絕對的嫡係才能幹上,等他將來當了皇帝,那作為內衛府的主管,一個刑部尚書肯定事跑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