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文本幫李恪寫的奏文是不錯,文采斐然、赤膽忠心,即抓住了父子之間的感情,也兼顧了國家大事,聲情並茂,這要是一般的臣子上的,皇帝肯定是要賞他的。
不過,這本子名字署的是李恪,那就另當別論了,所以壓了很多天後,皇帝才批複了這份奏本,並指名讓岑文本去吳王府宣旨,這可把岑文本那老狐狸嚇了一跳。
看到奏本中表李恪為檢校兵部右侍郎,岑文本不由的走出了弘文殿,向西看去,心中感歎道,不虧是在血雨腥風中殺出來了君王,高,實在是高啊!!!
值得一說的是魏征,自從皇帝重處了李泰之後,魏征就一直告病在家。他當然沒病,隻是想不明白自己是怎麼扳倒魏王的,皇帝這不是小題大做嗎?
李泰等皇子這些年過分的事多了,平時都小懲大誡了,為什麼如此的幹脆的掐斷了他後路呢!不過,他這次畢竟參錯了,更是得罪了不少人,所以還是目疾上表當了散官得了吧!
接到魏征的奏本後,李世民非得沒有準他要求,反而讓他再次擔任侍中,加特進,仍知門下事,朝章國典,參議得失。
更讓人側目的是馬周,皇帝加封他為禦史大夫,銀青光祿大夫,提領禦史台,讓這個三十出頭的年輕人直接位列台閣,參知政事,.......
今天是初冬的一場雪,外麵是白雪皚皚,承慶殿的大殿和樹木被他裝點的銀妝素裹,咧咧的寒風刮在臉上就如此一把把小刀子在上割一樣,而大殿內不管是在溫度上和氣氛上都和外麵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原來,皇帝今兒找房、杜、魏征等重臣來就是要敲定軍隊改製的事,這件事已經議了一個多月了,可因為各種原因一直都定不下來,軍隊的事曆來都是難辦的,牽扯的人和事太多了,皇帝的要求又太高,所以才梳理了這麼長時間。
旨意為從上元節後,也就是貞觀十年,正月開始,在長安的駐軍分為南衙十二衛和北衙禁軍,南衙由皇帝和朝廷統一節製,而北衙則從朝廷的軍隊體製中剝離出來,與元戍禁軍等內廷軍隊合並整合,駐紮於皇宮北部的西內苑,把守由南至北有三朝五門,且直接聽命於皇帝。
殿內的人都知道,皇帝之所以在這個時候提出整合軍隊和把諸王打發出長安的道理一樣,都是在進一步收攏權利,鞏固他在貞觀初還沒來得急做的事,把那些非秦王府出身和貞觀前加入軍隊的將領全部調任和擱置,比如錢九隴之流就再也不能擔任諸衛的大將軍了。
“陛下,左右衛、左右驍衛、左右武衛、左右威衛、左右屯衛、左右武侯衛,十二衛的主要將領均已調整完畢,現在正奉旨校驗其餘的各級軍官、兵員編製和武器數目等。這是兵部彙總的已經報上來的數目,其餘項目也會在上元節前完成,請陛下禦覽!”
將本子呈上來後,杜如晦繼續拱手說道:“陛下,裁汰下來的將領是否依舊發到折衝府去任職呢,可眼下的折衝府的位置沒有那麼多,是不是另尋罰他法妥善的安置他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