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章 白衣報喪(1 / 2)

李承乾猜的沒錯,皇帝是打算讓李道興去下麵沉澱一下,改掉他那一身臭毛病後,再調回來出任北衙禁軍的將領。

可他怎麼也沒想到,這個混蛋東西竟然跑到兒子那邊了,這讓李世民心裏多少有一些不平衡,難道一州的都督在那個家夥眼中還不如在東宮打雜嗎?直到最後,從兒子身上狠狠地敲了一把竹杠後,李世民的心情才算好了一點。

當晚,從麗政殿出來回到東宮的李承乾異常的高興,不管怎麼說又從皇帝手裏挖來一個狠人,這是一件多麼值得慶祝的事啊。

剛回到明德殿坐下喝了一口熱茶,就見李少植、李立言哥倆身著孝衣的闖了進來,跪倒在地,納頭大哭,李承乾的咯噔一下,手中的茶盞掉到地上都渾然不知。

“你,你們,老師他,老師。”,哆哆嗦嗦的指著哥倆問道。

“殿下,家父,嗚嗚,家父昨天夜裏就走了,這是他老人家彌留之際由臣代筆的遺言。”

抹了抹眼淚後,李少植從懷裏掏出一份奏章,還沒等他呈上去,紅眼的李承乾上去一把就搶了過來。

奏曰:子曰: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尋常人之不過五六十載,況臣業以九十乎,所以殿下大可不為臣所傷懷。

臣為官數十多年,勤奮做事,不謀私利,到死房屋不曾增加一間,田地不曾添加一畝,可以無愧於祖宗於九泉。平生學術治術,所行者不過十之四五,所幸心術則大中至正。

曆經三朝,宦海沉浮,曆經風雨無數,平生之誌,就是為天下百姓教導出一位愛惜民力,使國家社稷長久之儲君。

然從學者隋太子楊勇、隱太子建成,皆因德行而廢,唯有殿下,天資英偉,禮賢下士,且常懷仁義之心,九幽之間亦可對儒門先賢有所交代,今日身死老臣死而無憾。

然,老臣還有一事甚為擔心,殿下入主東宮業已十年,於內恭謹守禮,奉孝父母親族,於外,西征北討,破國於四方,這期間所受欺辱不計其數,因殿下而亡者不可勝數,殿下的心中有太多的怨和恨。.......

待殿下君臨天下、問鼎九五之時,不要把戾氣都灌於三尺刀鋒之上,應嚐以懷德之心,克製自身的欲望,若如此,則天下甚興,社稷甚幸。......

看著老李綱的臨終遺書,李承乾的手在不停的顫抖著,老人家在最後一刻的時候,惦記不是兒孫,而是自己這個學生,這是什麼樣的品德啊,李承乾哆嗦的嘴唇說不出話來。

即使在這個時代,也會有人在背後稱他為“太子殺手”,他們認為老頭兒的教育是無用的陳腐之詞,不管是多麼高天資的皇子交到他的手中,最後要麼成為一個書呆子,要麼成為楊勇和建成那樣失敗者。他們永遠都不會明白,老頭兒當年是頂著多大的壓力到東宮執教的。

精神失守的李承乾坐在椅子上,開始回憶起老頭兒風趣又生動的授課方式,有一點自己確實比不上李恪,這小子在崇文館中就從來沒被先生打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