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盛和潤娘這樣的婚姻本來是不被世俗所接受的,可既然恩出於上,這些來自世俗的束縛也就不複存在了。甚至還成就一段才子佳人的佳話,這就是有皇權裝點的好處,本來不合時宜的事,一下子就變得合理合法了。
國子監又是個處處標榜道德仁義的地方,老夫子們因此也受到一些啟發,紛紛填詞作賦歌頌一下儲君和儒門學士之間的友誼,因此太子這成人之美的仁義之舉也就被廣為流傳了。
這不,承慶殿內,皇帝就因好奇在這和李承乾扯閑篇,自己的兒子,自己清楚,李承乾平生最討厭的就是滿口陳詞酸文的文人,隻要不是必須和他們打交道,那肯是一步都不肯向國子監的衙門挪,更不要說弄出施恩儒門的事了。
要是他真心向儒家之學,那為什麼東宮一係沒有他們的容身之處呢,當然了,張玄素例外,那是朕指給他的。
對於儒門這種借勢揚名的不要臉作法,李承乾隻能用無奈表示,誰能想到這麼點小事,還能成為他們用來和佛道諸家爭利的武器呢,這有學問的人就是不得了,沒皮沒臉也能如此理直氣壯。
於是,無可奈何的李承乾恭身回了父皇話:“啟稟父皇,所謂飲食男女,人之大義存焉,柳盛和歌姬潤娘發乎情、止乎禮,既然碰上了就是緣分,略施小惠於臣下,拉近皇室和臣下們的距離,這也是您的教誨嘛!”
看到兒子一臉窘迫的模樣,李世民不由的搖了搖頭,隨手指著李承乾笑道:“你呀,聰明反被聰明誤,這下讓人利用了吧,也好,吃一塹長一智,你也是要當父親的人了,多吃點虧也是好的。”
李世民不怕兒子結交文武百官,不怕李承乾觸及軍權,為什麼呢,太子是國家社稷的根本,是承襲宗廟的希望,其作用就是拱衛皇權的。而且,對於這個兒子,李世民是非常滿意的,懂事、明理、心機深沉,又不失良善,要不然也不會允了他把吳廣送入自己的北衙禁軍。
唯一讓他擔心的就是輕信那些腐儒打著仁義為幌子的治國之道,在大唐,絕不允許一家一學成為皇室統治天下的枷鎖,其他的皇子已經有人中了他們的招兒,李世民可不希望儲君也被人影響,所以這才有了今天的談話。
好在,這個兒子耳根子夠硬,僅僅是玩的麵子活兒,這也讓他長長的出了一口氣,同時還在心裏感歎著,同樣是一對父母所生,青雀為什麼就不能像高明一樣明白其中的道理呢。
就在父子二人要用膳的時候,內侍總管甘鄖來報,禦史大夫馬周有要事求見,恩,這又是想彈劾誰了嗎?點了點後,李世民讓甘鄖去把人傳進來,看看朝廷新任的言官首領又想出什麼“幺蛾子”了。
進來之後,馬周就直接給皇帝上了一道奏疏,曰:“理天下者,以人為本,欲令百姓安欒,惟在刺史縣令。縣令既眾,不可皆賢。若每州得良刺史,則合境蘇息。天下刺史,悉稱聖意,則陛下可端拱岩廊之上,百姓不慮不安。.......,。其材堪宰蒞,以德行見稱擢者,十不能一,所以百姓未安,殆由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