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待小孩子也是得打一下、摸一下的,李承乾這還沒有摸,杜如晦就在承慶殿那催著見駕了。換成別的大臣,那倒是可以讓他們等等,可老杜是主管兵務的宰相,沒有軍國要事,他是不會在這個時候如此的著急的。
進了大殿,李承乾就撫手揮散了殿內的人,又招呼著還沒來得急行禮的杜如晦坐下來,遞給了他一杯茶後,隨即沉聲問道:“杜相,你可是我朝出了名的諸葛亮,談笑間百萬兵灰飛煙滅,是出了什麼事,讓你如此急切的見孤。”
飲了兩口茶,緩上來一口氣,老杜淡淡地笑道:“殿下過譽了,老臣何德何能,那裏能給諸葛孔明相比啊!”
“哎,話不能這麼說,在孤看來你可比孔明強多了,他輔佐劉備隻是三分天下,而杜相你輔佐我父皇定鼎九州,在功業上,孤可以肯定的說你勝孔明多矣!”
嗬嗬......,兩人相識一笑後,杜如晦從袖子裏掏出三份奏章遞給了李承乾,隨即慢慢地說:“這三份本章分別來自於勃律駐軍的武安郡公李君羨,西海道大都督侯君集以及鬆洲都督韓威。.......”
封疆大吏上本章言事是例行公事,就算無事上個請安本章也是常有的事,這本沒什麼奇怪的,可杜如晦接下來的話,卻讓李承乾動了真火。
李君羨奏報,近三個月來,勃律諸部經常受到不明馬匪的襲擊,搞得各地人心惶惶,雖然明知道是吐蕃的騎兵所謂,但由於死無對證,勃律王和他也都沒有辦法,隻能就地嚴令諸部嚴陣以待,防止此類事件再度發生。
而侯君集奏報,西海道漢化改製正在艱難的進行中,吐穀渾舊部都是莽荒,民智未開的之人,朝廷的許多政令都無法及時讓他們領會,為了能快速的完成朝廷的任務,侯君集不得不分兵治之。
令人頭疼是那些逃到吐蕃的慕容氏族人,他們趁朝廷大刀破斧的改製之機,鼓動不服教化的蠻族對抗朝廷,一旦派兵圍剿,那他們就藏至深山之中,和官軍玩起了貓捉老鼠的遊戲。
且邊境的吐蕃軍隊日益增多,牽製了戍衛在各要害守備的兵力,所以剿匪的事還得需要一段時間,是以上本請皇帝降罪。
最後要說的是韓威,鬆州也地接吐蕃,吐蕃入朝覲見使臣也到了那裏,可當地也出現比照平時多的商隊和探子。韓威覺得他們不是隨行暗中護衛那麼簡單,但因為兩國剛簽訂盟約不久,也不敢主動挑起邊釁、破壞盟約,所以上表提醒朝廷多多留心。
“吐蕃入朝的使臣名單遞上來了嗎?”
“回殿下,已經遞上來了,正使吞彌·桑布紮、副使支·塞汝貢敦,他們都是吐蕃的重臣,而且上次來的正使祿東讚已經出任大相了。”
恩,點了點頭後,李承乾臉上露出了不悅之色,含怒道:“一個小小番邦使節,竟然弄得三麵緊張,這不是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難道我朝會扣留他們使臣嗎?還是說那個鬆讚幹布的翅膀硬了,覺得有實力和我朝叫板了!”
待李承乾話說完,杜如晦則搖了搖頭,麵露擔憂的說:“吐蕃國主和祿東讚不是傻子,既然能這麼做,就說明人家是想在上元節生事。屆時諸國來朝,陛下又在療養中,不管為了吉利,還是出於大國的胸懷,朝廷都不能跟他們太計較。到時候怎麼把裏子、麵子都兼顧好,就得看殿下的了,你可一定要把握好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