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賜宴的目的十分明確,李承乾能以國家大局為重,這是他樂見其成的,在父子單獨說話的時候,皇帝還隱晦的表示,岑文本等人在貞觀一朝還是有他們的價值,將來李承乾用不用,那他就管不著了。
另外,今日一同飲宴的還有襄城公主一家,長孫皇後、獨孤妙音和襄城公主正在裏麵了體己的話,李承乾還賞了蕭家兩個小外甥一人一枚玉佩算是給他們的壓歲錢,然後,父子翁婿三人就在正殿中一邊飲酒,一邊聊著閑篇。
襄城公主的母親去的早,她和汝南一樣都是長孫皇後拉扯大的,雙方的感情不是親生勝似親生,每年過節的時候,她總是會帶孩子來給外祖母磕頭,今年自然也不例外。
唯一不同的是駙馬都尉-鴻臚寺卿-蕭銳,作為外臣,他是沒有資格到後宮來,今兒能到這,說明是皇帝另有旨意的原因,可聽說了原因之後,李承乾剛進口的酒直接噴了出來。
這個話還得從在蘭陵養老的蕭瑀說起,入冬的時候蕭瑀的夫人獨孤氏去世了,因為都是親戚的原因,東宮還出了一份很重的奠儀。為了守孝蕭銳本來是要辭官的,可今年鴻臚寺的差事要重於每年,所以當時監國的李承乾特意手詔奪情留任。
順便熬著等待這大限之日,蕭瑀這輩子經過好日子了,榮華富貴是一天都沒拉下去,跟隋唐兩家的皇室又是親戚,現在又恩養在老家,這小日子過的不要太舒服。
老伴兒,老伴兒,這人老了自然是老夫老妻相互扶持著過剩下的日子,夫人去世後,無聊的蕭瑀就填上到處遛彎的毛病兒,一來二去的和附近幾條街的商家們都混了個臉熟。
有一點老頭兒到是和李承乾的看法相同,宮裏的飯食做的再好也是樣子貨,和街麵上的吃食比起來,不僅成本高,也沒有人家味道做的好。在嘴上抓撓的蕭瑀慢慢地就找到一家合他口味的飯館,同時也和飯館那性格開朗的老板娘熟識了。
老板娘姓吳,是常州晉陵人,還沒等嫁到夫家就成了望門寡,其夫為了讓她安心守孝特意把她接到蘭陵,並出資為興建了這家酒樓來打發時間。這二十年來,有不少人貪圖吳氏的美色來套近乎的人,既能一親芳澤,又能得到豐厚的家業,這怎麼看都是不賠本的買賣。
可其夫家卻不是小門小戶,卻是江左世族的謝家,雖然吳氏的亡夫是庶房所出,但怎麼說也是謝家的所以把那些都小懲大誡的教訓了一番,打消了他們的壞主意。
但這回不同,蕭瑀是出身南梁皇族,在隋唐兩朝都做過高官,門生故吏遍布朝野,兒子還是鴻臚寺卿,當朝駙馬,對於這樣的人物用常州那個小地方是治不了了,所以他們就托關係把蕭瑀告到了禦史台。
吳氏是朝廷表彰過的烈婦,當地官府還為她建了貞潔牌坊,這本來是件很體麵的事,可讓蕭瑀這麼一弄,他們謝家的臉麵豈不是被扔在地上了隨意踐踏了。